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科举

    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科举 (第2/3页)

、明字、明算(数学)、明经等数个科目,考试的内容时务策、帖经、杂文等,考验是学子的各项学识。同时采用了后世的考试模式,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分别为三轮考试,每四年一次。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当然还有库才、秀才、举人等级别存在。后世中那种考到了举人就不用缴纳赋税的福利,刘玉并没有提及。后世考到了举人就等于进入了富贵阶级,虽说是会让贫苦百姓更加有动力。但坏处就是在于土地兼并会变得很严重。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定然会形成后世的福利,这就是刘玉管不着的了。

    文官们对于文举是心中热切。其中最为激动的就是贾诩。贾诩的出身有点惨,几乎算是整个朝堂最惨的人。他听到科举制之后,差点就落泪了。

    “当年老夫年轻的时候,若是能够有科举,老夫的人生不用如此啊!”贾诩恨自己生得太早,没有赶上盛世了。

    武举就是让人眼前一亮了。

    历史上的武举是武则天设立的。刘玉厚颜无耻地拿来了。

    重文轻武,在刘玉这里是不存在的。

    比起贫苦读书人的困难。普通学武之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般学武之人,几乎在读书上没什么天分的人。真正可以成为一代武将的,更是少之又少。更多武人都是直接加入军中,通过立下功勋逐步上升。没有加入军中的学武之人,要么成为别人的护院、保镖,要么落草为寇,为祸一方。

    侠以武犯禁,春秋时期的统治者就不怎么满意学武之人。但偏偏学武之人的武力值却是朝廷所希望得到的。故而十分的矛盾。

    刘玉就想着这次就给天下学武之人一条新的出路。

    武举方面,刘玉更是想尽了脑汁去研究,而后为武举设立了个人武力、策略、天文地理、兵器等科目。个人武力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强大的实力,根本就不是武人。其中包括拳脚、步战、骑战、射箭。

    策略和天文地理是刘玉不希望学武之人目不识丁,只是一些个猛冲直撞的莽夫。兵器方面,主要就是对兵器的认知和创新。刘玉希望增加这个科目,会让大汉的兵器越来越强。

    武举第一名称为武状元。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进入军中任职,而是直接划分到专门学习军事的学院进行深造,再分配到军中任职。

    武举的创立,使朝中各大武将兴奋不已。他们认为此举乃是对广大武人的福音,武人从此有了合法的渠道进入朝廷了。

    刘玉也相信随着武举的推行,各地学武之风也会盛行。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武学都会产生。大汉百姓都将会保留血性。

    几乎是一片倒的趋势,文武官员们对科举制是百分百的支持。

    曹操念完之后,朝中文武不用等刘玉询问,一个个跪在刘玉面前,大声地支持这个科举制。

    “陛下,丞相所提之科举制,真乃开天辟地之举,我大汉若行此法,定然人才鼎盛,万世传承!”老得都快不成样子的杨彪一脸激动地说道:“丞相,老夫代天下读书人谢丞相之恩,丞相可为当代之圣人啊。”

    能够提出这么高瞻远瞩的制度,不是圣人是什么?

    刘玉都担心杨彪激动过度,一口气上不来就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