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做媒

    第十三章 做媒 (第2/3页)

妹的父亲和大伯听闻是黄宗羲前来拜访,更是专门带着周家小妹今日在家中休沐的那两个堂兄跑到了大门外亲自迎接。

    “久闻姚江黄孝子之名,今日一见,可谓是得偿所愿矣。”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乃是东林七君子之一,因弹劾魏忠贤而死于狱中,可谓是天下闻名。崇祯即位后,黄尊素等人得到平反,黄宗羲上书诛杀许显纯、崔应元,而后更是在出庭作证时锥刺许显纯、当众殴打崔应元,拔其须归葬父灵,姚江黄孝子之名自此遍传于天下。

    在后世的很多人看来,东林党是造成明亡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在这个时代,话语权完完全全的掌握在士绅的手中,这东南更是东林党的基本盘,尤其是这余姚黄家,父亲是忠臣,儿子是孝子。平心而论,即便是陈文对于黄宗羲敢于当庭锥刺许显纯的事迹也会赞一句有古人之风,更何况是周家这一家子人呢。

    古人讲求忠孝仁义,黄宗羲既是忠臣之子,又是当世有名的孝子,连先帝崇祯都曾盛赞过。当黄宗羲进了周家的大堂,周家这两位长辈便一个劲儿的拉着黄宗羲谈天说地。从黄尊素弹劾阉党开始,到黄宗羲锥刺许显纯、殴打崔应元,再到复社在南京与马士英、阮大钺之间的斗争,更是把家中的几个小辈儿都找来,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就是天下闻名的“姚江黄孝子”,日后亦当以此为榜样才是。

    这等场面黄宗羲不是没有见识过,有道是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士大夫之间原本最重的也正是这名气,周家原本只能算是寻常的士绅,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家中闻名朝野的孝子专程前来拜会,这可以说是极大的面子了。即便不为这些面子,让家中的小辈儿亲眼见见这等孝子也能达到教育的作用,对日后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原本黄宗羲都没有想过要来的,还是看在陈文的面上才会出现在此。

    待这一家子的激动劲儿过去了一些,周敬亭的父亲才想起来他们家好像和余姚黄家没有什么交集,如今周家前途走势最好的周敬亭也没有提过与黄宗羲这等名人有过交往,直到这时才想起来问一问黄宗羲的来意。

    “在下今日贸然到访,正是受了安远侯之托,代为向令千金求亲的。”

    ………………

    “这位乃是我家大牛的上官,南塘营的罗永忠罗哨长。”

    石大牛家的小村子里,石大牛的父母正带着石大牛到村中的一户富农家求亲,不过充当媒婆的却是石大牛的上司罗永忠。

    小门小户本也没有太多的忌讳,奈何,这户富农家似乎对一个军官前来做媒有些不太满意。其实也没什么不正常的,他家中的大儿子当初是开过蒙读过书的,只是限于才学和家境才没有继续攻读下去。前不久,文官训练班扩大招生,他家的儿子便进了训练班,出来很可能就是官儿了,自然对村中新近蹿起的这户人家不再像先前那般看得上眼了,即便真是来了一个真媒婆估计也是碰上这面儿。

    这份文官对武人的势利,石家并非没有预知,甚至就连他们也觉得时移世易,两家日后的地位可能会有所参差。但是这家的女儿教养得很是不错,两家原本也算是门当户对,彼此间也都有过基本的意向。况且按照明朝时的惯性思维,武将若是能跟文官结亲,那也是天大的好处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无不使得石大牛的父母为他们的长子在这事情上竭尽全力。

    “现在是哨长,俺家大牛说了,上次与神塘营的安副将喝酒,安副将说侯爷提到过,罗哨长这次是有大功的,很快就得升作局总了。是吧,大牛。”

    比起石家当家的那个闷油瓶子,石大牛的老娘可要能说会道得多。石大牛现在只是个伍长,但是能和神塘营的指挥安有福副总兵喝酒,安有福还能把侯爷说过的话说给他听,这份交情足以让亲家听明白了她儿子在军中也是有靠山的,前途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奈何,石大牛却一点儿也不随他老娘,正应了他们老石家儿子随爹的传统,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似乎还在琢磨上次与安有福喝酒时安有福有没有说过这话。

    所幸的是,石大牛的老娘找媒婆却是找的很到位,听到这话罗永忠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张口便说道:“在下这事情还没定下来,不过军阶的提升已经完成了,差遣什么的还要等通知。倒是听说安老哥很快就要升总兵官了。”

    说到这里,罗永忠话锋一转。“其实大牛兄弟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