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伟力(上)

    第七十七章 伟力(上) (第2/3页)

住了文武两班的余下之人,没了领头的,朝鲜人也就闹不起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靠着给招募来的蒙古驻军和邦子分地,以及组建所谓高丽八旗和开科取士,朝鲜一国就轻而易举的变成了鞑子的两个行省,根本没费什么气力。”

    所谓邦子,即是朝鲜的贱民阶级,中国明清以来乃至后世的那个高丽棒子的蔑称也是从朝鲜向中国派出的使者的那些贱民仆从身上来的。

    对于朝鲜人是个什么尿性,陈文早有预料,听了郑奇的粗略讲述,他对朝鲜的现状也有了一个基本上的了解。细节的东西在情报汇总里有,陈文在召见他们前来之前也详细的看过了,有几个问题却还是要向他们做出问询的。

    “本王看过报告,鞑子在朝鲜没有竭泽而渔,反倒是用了类似于汉地的统治方式。本王记得那个朝鲜官员说过,朝鲜一年的岁入只有二十万石,鞑子这么统治,如何补充江南丢失后的漕粮断绝问题?”

    八旗从满清入关之后就已然是趴在华夏这棵参天大树上吸食营养的蛀虫,现在满清对八旗的优待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是漕粮断绝,八旗军的粮草也会成为问题。满清此前进攻朝鲜,为的就是重新获取一片产粮区。奈何江南区可不是江南,就凭这点儿岁入,满清还没有竭泽而渔,实在是奇怪得紧。

    “回大王的话,朝鲜的粮食产量其实没有那么少,都是那些东西两班的文武大肆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而他们有不缴纳税赋,才落到这般田地。鞑子在攻破汉城之后,狠狠的杀了一批文武两班的官员,把他们的家产和土地都没收了,土地除了分给驻军和邦子以外,还分给了不少的无土平民,让他们自行屯田,收入的具体数字还不清楚,但是两百万石左右还是有的。”

    岁入二十万石这个数字,这对于朝鲜这么一个千万人口级别,全国不下两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而言,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同时代的明朝,一个中等的府也有十几二十几万石粮食的岁入,而且这还是在明朝那么奇葩的税收制度之下产生的。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在壬辰战争时的计算显示,朝鲜的岁入应该是八百万到一千两百万石之间。这个数字,夸大是肯定的,但是和那个二十万石的差距也实在太大了。而这里面的差距,就来自于朝鲜的文武两班。

    “鞑子收上税来,是要供应京城的八旗军的。按照你们的报告上显示,那些粮食其中的一部分用以供应驻军,大部分则取道海路,用朝鲜的粮船运往天津,再行转陆路运往京城,可是如此?”

    陈文的问题问在了点子上,郑奇也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回大王的话,正是如此。末将以为,当设法拦截鞑子粮船,就算是无法缴获,将其击沉或是焚毁当也可以削弱鞑子的实力。”

    有此一问,陈文要的就是这句话。不过嘛,具体的东西,陈文还需要拿到联席会议上进行会商,现在却也不是着急的时候。

    点了点头,陈文不再继续与郑奇问及朝鲜的事情,而是转向了小野一郎,问起了此前他让船队给日本送去的那些东西。

    “回大王的话,卑职亲自带着东西去见了天皇和幕府将军,也将其交给了长州、萨摩等各藩的大名,他们对上面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其中萨摩藩在私下与卑职表示,如果幕府横加干涉的话,可以在琉球展开合作。”

    “琉球?这狐狸尾巴不藏着了?”

    说出了这话,陈文也哈哈大笑了起来。继而又问及了小野一郎准备入汉籍的事情,表示此番事了就会同意他的申请,又是引来了一番千恩万谢。

    对于朝鲜和日本,陈文有了计划,但却还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实行。不过这份力量其实已然存在于江浙明军,差的只是如何展开而已。

    接到新军击败吴三桂的消息没几天,陈文便启程出发,赶往南京上游的太平府。那里的马鞍山铁矿早已开始了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