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

    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 (第2/3页)

军出城受降吧。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将军乃是何其英勇果决之人,在这紧要关头,如何可这般犹豫不决?还请将军不要迟疑,立即下令,我等随将军一道出城受降便是。”

    听到手下两员大将苦苦相劝,黄得功又扫视了一眼呆坐一旁双目无神的史可法,他的心下,真真五味杂陈,难以言述。

    事到如今,大势已去,已然由不得自已不降了吧。

    毕竟,两员大将,包括城中的这位江北督镇史可法,都主张投降,自已所谓的念及旧恩,不肯投降的想法,实在是没有半点市场了。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而如果自已定要反逆手下之意,那么,只怕唐军还未攻城,自已恐怕就有军兵哗变倒戈之忧呢。

    人活在世,有时真是形势比人强哪,那位弘光监国,请恕黄某对不住您,要在此地,做出这不忠不义之举了。

    于是,他长叹一声,从虎头椅上站起身来,一脸严肃地表态:“好吧,既然史阁部与二位将军皆是这般认为,本公又如何肯拂众人之意。那就请二位将军整肃城中兵马,清点归藏城中府库,然后大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本公亲率全军,在这扬州城中,向唐军献降。”

    “得令!”

    黄得功一言既出,马得功与翁之琪二人,自是兴高采烈踊跃办事,很快,扬州城八个城门同时打开,城头高高飘起了白旗。

    见到城头白旗飘扬,城中那四万兵马,皆赤手空拳整队从城中出来,唐王李啸的脸上,不觉露出十分欣慰的笑容。

    这个黄得功,终于在自已的强大压力下,出城献降了。这番举动,算他聪明,不然真到了唐军开始攻城之后,他再想获得任何特殊待遇,都是断不可行了。

    这时,已脱去盔甲,一身箭袖直衣的黄得功,带着同样不着盔甲的翁之琪与马得功,三人一齐从城门口率先走出,一路默然来到李啸面前约十步外,便扑通一声,跪地奏禀。

    “唐王,我军反正来迟,还请唐王恕罪。现在城中兵马四万三千二百五十人,已全部开出城外,请贵军清点接收。另外,城中府库,军械粮草马匹等,业已全部封藏清点,还请贵部统一接收。另城中百姓,户簿人口约八十五万人口,俱是安稳,无有异常,亦请贵军查核……”

    听到黄得功这一迭声的禀报,李啸十分欣喜,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快步上前,手腕一抬,将三人虚扶而起。

    “靖国公,二位将军,你们果然识时务,明大义,能在关键时节,及时率部反正归降,让这扬州城免却一场刀兵之灾,本王甚是欣慰。尔等这番义举,真不负本王的言语苦心啊。各位勿忧,本王言出必行,定会将各位与贵部兵马,全部妥善安置。”

    “多谢唐王,从今之后,我等愿为唐王前驱,甘效死力。”黄得功与翁马二人,齐齐拱手应道。

    李啸点点头,又好言抚慰了他们一番,便令他们先行退下。随后,他立即下令,由唐军监抚司的文官,负责清点黄得功部兵马人数,然后立刻入城去登记各类府库收藏,同时在城中大量张贴安民告示,让扬州城军民百姓尽皆安心无患。

    黄得功等人退下不久,李啸又看到,一个熟悉而憔悴的身影,从城门中缓缓走出,一路向自已款步行来。

    这个人,便是史可法。

    见到史可法缓步前来,李啸心下还在盘算,是不是现在就要安派人手,送他过江离开。却没想到,史可法来到离自已约数步开外,竟也如黄得功等人一样,扑通跪倒,伏地不起。

    “在下史可法,愿向唐王投降,从今之后,吾愿为重兴陛下,忠心效力,决无二心。还请唐王不计前嫌,接纳老臣。”

    听到这番话语,李啸下意识哦的一声,不觉愣住。

    没想到,这位方才还在城头痛斥自已,为弘光伪朝大表忠心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现在却在自已面前,这般卑微无奈地请求投降。

    一时间,李啸心头,五味杂陈。

    他忽然想到,在正史上,这位史可法史督镇,虽在在弘光朝里备受排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