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

    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 (第2/3页)

底是何缘故?”左良玉语气明显不善。

    “宁南侯,在下先前确是这般作想,也确是希望王德仁能部能顺利率领其部兵马返回武昌,这番心愿,现在实亦是如此。只不过,真的事到临头之际,还需万分谨慎方好,以免一招不慎,酿成大祸啊。”黄澍一边眯着眼观看越行越近的王德仁兵马,一边对左良玉小声说道。

    “你别绕弯子,你这话,到底是何意思?”左良玉板起脸来。

    “宁南侯,恕在下直言,若王将军真能顺利统领其部兵马,一路平巡返回我武昌城中,那自是再好不过。只不过,在下思来想去,却还是有些担心之事,不得不先对宁南侯如实说出。”

    “那你就快说!”

    “宁南侯,你想过没有,唐军用兵诡诈,行动迅速,其行动计划,往往出乎我军预料。那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已先于前几日,迫降了王德仁部兵马,然后,令他们引为前部,诈开我武昌城门,然后大军一拥而入,一举拿下我武昌坚城,若是这般情况,我等安不可早作准备,严察异状,以免事变肘腋,悔之无及呢。”

    黄澍说完这番话,长长地叹了口气,又小心翼翼地观察左良玉的神色变化。

    而听了黄澍的话语,左良玉原来懊怒的神情,开始渐渐消退,眉头亦是紧紧皱起。

    对啊,黄澍这家伙说得有点道理呢,万一唐军真的已先迫降了王德仁部,反而利用其为开路先锋,前来诈开城门,那自已这武昌城中兵微将寡,只怕会被叛军一举攻下,这样的结果,真是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左良玉脸色复杂,他眼珠一转,便绷起脸孔,向着黄澍厉声喝道:“黄仲霖,你这番话,未免太过无情,太过无理,也太过令我军将士心寒了。想来王德仁乃是跟随本侯多年的老部下,向来忠心耿耿,不见异状。其率部叛变的机率应是微乎其微,如果本侯强自不开城门,那定会大寒远行归来的全军将士之心。且全军将士在城外僵持时间太久,更会有全军哗变之忧。这般情况,你就没考虑过吗?”

    黄澍见左良玉话语冰冷,神情不善,不觉一愣,便立刻回道:“宁南侯,实不相瞒,这般情况,微臣确也考虑过。毕竟王德仁将军在唐军追击堵截下,依然坚定率部来归,实是辛苦不易。若妄加猜测,确是多有不妥,所以,微臣在想,能不能有个折中的办法,可以先验其忠心,再令其大军入城,当为最佳之策呢。”

    “哦,你且细细说来。”

    “宁南侯,以在下看来,为稳妥起见,可先让王将军率其护卫骑兵,先行入城,其余大部兵马,暂于城外等候。等宁南侯与王将军商谈一番,确认其并无被唐军迫降之经历后,再放全军入城不迟。”黄澍说完,抬起头,目光熠熠地望向左良玉。

    左良玉低头沉吟,不停地捋着胡须,最终轻轻一叹,回道:“也罢,就如仲霖所见,先让王德仁入城叙话,再作计较吧。若其真无叛心,全军亦无被唐军副迫之经历,本侯再大力犒赏全军,以勉全军将士之心,绝不会委屈了他们。”

    左良玉说完,便先行下城回府,让黄澍在城头与王德仁答话。

    很快,王德仁率部来到了护城河外,这时,在北门城头上,黄澍挥着双手,冲着正在前面领军而行的王德仁大声喊道:“将军留步,在下有话要代宁南侯讲,还望将军一听。”

    王德仁心下一凛,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旁边假扮护卫紧跟着自已的唐军副镇长翁之琪,却见翁之琪冲着自已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上前答话。

    王德仁心下稍安,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策马上前,紧挨着护城河停下,便冲着城头大声喊道:“黄仲霖,你唤俺何事?为何不速速开门,让我全军入城,搞的甚么勾当?”

    黄澍脸上挤出笑容,他呵呵一笑道:“王将军,你率部一路南返武昌,甚是辛苦,在下亦十分感念。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