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玄虎骑、飞鹞子

    第三十六章 玄虎骑、飞鹞子 (第2/3页)

纪的主流战法,在十五世纪末时,开始渐渐地被训练良好的重装长枪步兵和日渐崛起的火枪兵所压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一种没落的境地。此时的欧洲,为了保证骑兵的使用价值,在诸如法国等传统骑兵强国中,开始出现了拿着火绳枪点射,机动邀击的骑兵,颇有点象后世的美国西部牛仔的作战方式。

    但是,到了现在李啸所处的这个十六世纪,一位猛人横空出世,重现了骑兵,尤其是重骑兵的尊严与荣耀。

    这个人,便是瑞典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ⅡAdolphus),生于1594年,卒于1632年,瑞典国王(1611—1632年在位)。他是瑞典瓦萨王朝创立者古斯塔夫?瓦萨之孙。为了恢复瑞典的大国地位,年轻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12—1613年,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结果却是一场大败,瑞典被迫割地求和。

    饱受耻辱的年轻国王,开始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他开始精简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尤其是对重骑兵严格训练,使其成为讲究战术配合与团队做战的新式骑兵,并在战斗中使其与步兵、炮兵和后勤兵密切配合,最终古斯塔夫二世的这番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接下来的1614—1617年间,他率军对俄国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迫使俄国签订《斯托尔波沃》条约,确保了瑞典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占有,并获得了俄国在芬兰湾周围的大片土地。

    有了瑞典这个优秀榜样,接下来,普鲁士、法国、英国等强国皆开始如法炮制,纷纷成立强悍的重骑兵队伍,重骑兵的集团冲锋,又开始成为了克敌制胜的妙招。

    “此马甲却是甚好,合乎本队之要求。吴先生,可再按此制式,将其他的19副马匹披甲制作完成。”从思索中回过神来的李啸,微笑着向吴亮下令。

    “学生谨遵百户大人之令。”吴亮笑着应诺。

    此时,田威等人又提出,现在既有实样,可拿此样品去锦州其他铁匠铺处,让其照做,甚至可以拿到宁远,山海关等处的铁匠铺中定做,以节省制作时间,尽快让重骑兵打造成型。

    李啸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让王义守将与吴亮一同前去各处铁匠铺定做这马匹披甲。因现在墩内房间也快修建完毕,顺便把田威、王义守、陈猴子等人的家属从山海关接过来。

    王义守与吴亮两人拿了样品,领命离去。

    过了几日,看到骑兵们对使用武器比较熟悉后,李啸与田威一起,开始训练骑兵的战阵配合。

    李啸重点演练的,是楔形战阵。

    李啸看过历史,知道这个楔形战阵,是当年威风凛凛的条顿骑士团,纵横欧洲的不传之秘。

    这种战阵的具体形式便是,以重装骑兵为先锋进行排头突击,后面步兵跟进,两翼和后方则由轻装骑兵保护及扩大战果。这种楔形阵是骑士团常用的战术,它的优点是突击能力强,能够迅速撕开对方防线,如果敌军的军事素养不高的话,很容易就被骑兵楔形战阵的楔尖切开,从一点突入,然后迅速地从这个基点将敌军撕成两半,从而最终造成敌军全线溃败的效果。

    当年条顿骑士团,就是靠这一招纵横欧洲几无敌手,在他强悍的武力压迫下,信仰原始宗教的立陶宛人不得不接受天主教,才使自已免了亡国的厄运。

    真正让条顿骑士团遭到挫败的,是1242年冬的楚德湖战役,由于在冰面上马蹄打滑,重甲骑兵无法顺利冲击,最终败给俄罗斯的重装步兵联军,这场战斗让一万多名身经百战的优秀骑士战死或被俘,随后条顿骑士团陷入了波兰、匈牙利、俄罗斯等诸国的共同攻击,在四面楚歌中,渐渐走向没落与灭亡,最终,条顿骑士团的残余人员,改名成立了德意志骑士团,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抛弃了杀戮与征伐,以慈善事业为主,一直存留至今。去年年中,德国总理默克尔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还专门接见了他们的代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