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

    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 (第2/3页)

今日之祸。虽其当日留言说,是因守备王道奇逼迫之故,但现在老夫仔细想来,李啸怕是早已想好此退路。他定是知道,在这不归墩中,堡小力弱,恐难御鞑子侵袭,故才率众前往山东。如是看来,此人如此年轻,却是个颇识时务,知进退的俊才啊,倒是老夫眼拙,小看了他。”

    祖大乐说完这一大段话,王夫人脸色不觉缓和了很多,她喃喃道:“那李啸纵是个人才,但其出身低微,无势无权,又无人帮扶,纵去了山东,也只不过躲得战祸而已,将来成就亦是有限。可怜我家婉儿,却要跟着此人受苦,我这个当娘的,如何能不难受。”

    祖大乐脸带微笑,他轻轻地拍拍王夫人肩膀,温言宽慰说道:“夫人多虑了。现在天下方乱,正是豪杰起势之时。那李啸有这般英才,来日定会脱颖而出。以老夫看来,此人将来之成就,却是未可限量呢。夫人哪,目光且看长远些,到时李啸真能升官晋爵,我家婉儿慧眼识英雄,仿那唐代红拂李靖故事,嫁于此人,倒是亦为般配。”

    听了丈夫这连番宽慰之话,王夫人脸上愈加舒缓。她有如少女一般,倚偎入祖大乐怀中,轻声说道:“若婉儿真得这般归宿,我这为娘的心下,还有何不放心呢。也罢,从今天起,妾身每天都要敬拜菩萨,求菩萨保佑我家婉儿在外一帆风顺,万事遂心。只要婉儿过得开心,为娘的心下便是知足了。”

    祖大乐与王夫人相视一笑,房内的气氛,和缓了很多。

    。。。。。。

    在出兵辽西的第六天,阿巴泰,谭泰,图尔格三人,统领大军,专门绕路来到了李啸的不归墩。

    此时的不归墩,墩门大开,墩外濠沟亦已淤塞,一片破败萧瑟之状。

    面目瘦长,一脸凶狠之色的阿巴泰,跳下马来,缓步走到不归墩的大门外。

    谭泰与图尔格两人,紧跟其后。

    寒风呼啸,阿巴泰心下,却是怒火熊熊。

    阿巴泰对李啸恨之入骨,却是事出有因。

    这个狗入的李啸,于年末截杀张得贵的走私队伍,抢走数额惊人的大批财货,他不知道,当时所缴获的五千多匹绸缎,其中有近一半,都是阿巴泰预定的货物。

    原来,阿巴泰好不容易才与大走私商张得贵搭上了关系,提前支付了大笔定金,让他在年底将大批的丝绸倒卖给他。阿巴泰原本想着,自已得到这一大批的丝绸锦缎后,正好可趁着年底之机大加倒卖,从而好好地赚上一笔。为了得到张得贵的信任,他甚至把自已手下牛录中,小心保存着的那些皮毛人参之类大批特产,以不用预付定金的方式,提前预支给了掌柜张得贵,可谓是下了血本。

    阿巴泰万没想到,竟然这狗入的李啸会来横插一杆子,杀掉了张得贵,还把财货全抢走,让阿巴泰发财的美梦霎时化为了泡影。

    当时阿巴泰得知此消息后,几乎气疯了。

    他预付的定金,以及提前支付的大批特产,乃是阿巴泰多年所贮之积蓄,竟被李啸这次突袭,就此化为乌有。

    阿巴泰这般渴望发财致富,其实有个隐秘的缘由在其中。

    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儿哈赤第七子,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隶属满洲正蓝旗。他的母亲伊尔根觉罗氏,出身平平,生前没有受过努尔哈赤的任何宠幸,死后也没获过任何哀荣,甚至她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在清朝史书中,除了一个姓氏外,再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载。

    母亲这般低微,阿巴泰自然也是不受待见,既不被父亲努儿哈赤看重,也常被一众兄弟轻视,莽古尔泰就骂过他,你这婢女养的。

    而在皇太极称帝后,多尔衮、多铎、豪格、岳讬等人都晋封亲王,连阿济格也封为郡王,只有阿巴泰仍是贝勒。只是在崇德元年之际,皇太极为了安抚这位兄长,才在贝勒的前面加上饶余的美号,以示差异。但与亲王相比,爵位整整低了两级。

    阿巴泰内心恼怒,虽刻意隐忍,但这种压抑的愤怒,也还是时不时也要爆发一下。

    《满文老档》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