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条建议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条建议 (第2/3页)

的鱼肉,可是要从其他县镇处渔民手中购买么?

    陈子龙摇摇头道:“李大人,听闻贵军有一艘二号福船,然一直在龙口湾处闲置无用,若能用此船来捕鱼,却是最为合适不过。若是渔获不足,再去别处购买也不迟。”

    “这样啊,只是这水师所用船只,也能用来捕鱼么?”

    “当然可以,在松江府,有专用的渔民海捕渔网,且待学生设计出来,交于工匠定做便成。而且学生了解到,自赤凤卫北面的长山群岛往东,皆是良好的渔场,捕获之量定会甚大,一次能捕数万斤亦不为奇。”陈子龙信心满满的说道。

    听陈子龙这般描述,李啸心下亦是甚喜。

    按现有需要李啸提供粮食的人数2万人计算,若每人每天需一斤米,一两猪肉,一斤鱼,可以轻易算出,每月需粮食4000石,猪肉斤,鱼肉60万斤。

    若是鱼肉能自给自足的话,那么,粮食现在山东之地是二两银子一石,总共需8000两,山东猪肉价格现在是3分银子一斤,总价是1125两。

    陈子龙这个建议,大大节约了猪肉的花费,粮食消耗也节省了许多,粗算一下,每月花费少了上万两银子呢。

    “卧子先生这个建议,端的是好!那这渔网制作,就请卧子先生多费心了,本官希望,能尽快让我军吃上捕获的海鱼。”李啸欣喜笑道。

    陈子龙也笑了起来,他顿了顿,又说道:“李大人,现在学生再来谈下如何快速增加银两。我听闻,前几次,李大人在山东,剿匪,打流寇,消灭郑隆芳部等战斗,皆缴获了大批的武器与盔甲,可是事实?”

    “正是,这些诸如刀剑弓箭短枪盾牌之类武器,以及一些汰换盔甲,皆存于我赤凤堡内。”

    “具体数额有多少?”

    “初步估计,有刀3000把,剑2500把,短枪2200把,盾牌1000块,弓箭800多副,还有汰换下来的鸳鸯战袄500件。”李啸想了想回答道。

    陈子龙笑了起来:“听说,这些武器,因与贵军作战理念不符,故闲置无用。学生却在想,如果大人能把这些刀剑武器卖出去,岂不是可以给贵军带来一大笔收入?”

    “哦,只是,这些武器,要卖给谁呢?”

    陈子龙大笑起来,他直起身子说道:“李大人啊,你不知道,现在登莱之地,虽然兵灾已息,但各地匪患犹存,然而,各地官军对于剿匪素不重视,各处村寨为了自保,只得自行组织村民进行防御,如此一来,这各地村寨中,当需兵器与盔甲极多。学生在想,李大人你这点武器,若拉到各处乡镇去卖,定会迅速销售一空。”

    陈子龙说完,李啸不觉眼前一亮。

    好主意啊。

    这些兵器,在山东之地的购买价格,刀剑之类基本上9两多银子一把,短枪盾牌则是7两多一份,弓箭最贵,一般为12两一把,而这些被汰换的鸳鸯战袄,最便宜的价格,也要10两以上。

    那么,那怕自已卖个优惠价,全部按每件6两来计算,便是近5万两银子到手了。相当于给李啸军增加了两个月时间的银钱开销呢。

    “卧子先生所言,甚合我心!本官会尽快派人去登莱各地村寨,将这些武器与盔甲卖出,若能卖出5万两银子,却可大大缓解我军银两紧张的问题。”李啸一脸笑容地采纳了陈子龙的建议。

    陈子龙见自已提的建议,李啸无不接受,心下也十分高兴。心情爽快的他,继续说道:“大人,节流问题,在下已说完了,下面,学生再来说说开源的问题。”

    陈子龙端起茶杯,大饮了一口,压低声音说道:“李大人,你可知道,这招远之地,可是重要的产金地呢?”

    李啸立刻明白了陈子龙的意思。

    “卧子先生,可是要本官在我赤凤卫内的原招远地界,探挖金矿?”

    “正是此意!”陈子龙笑意吟吟地说道。

    明史中说,金矿在明朝时,几乎全部是私矿,早年诸如正德、嘉靖这些明朝皇帝,对开采金矿都很有兴趣,但在文官集团的集体抵制与暗中操作下,采金成本愈来愈高,发展到最后,竟然成本远远高出所得,最终只得放弃朝廷开采,转而让给私人,朝廷只在其中抽成。

    只不过皇帝一退出,这个开采金矿的肥缺,立刻被各地官员与豪强所瓜分。

    明史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