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

    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 (第2/3页)

度的高温燃气流则夹带着未燃尽地煤裂解物从窑顶开孔处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天,焦炭就制成了,随后,可命工人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待窑炉冷却后,便可开门,扒出制好的焦煤。

    李啸相信,现在随着宣府的流民到来赤凤卫,从宣府镇一同运回来的大批焦煤与硫磺,应该也快到达了。

    李啸决定,以后铁龙城内所产的钢铁,分用途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钢铁来生产,能期各尽其用。

    下面是李啸决定的钢铁使用分类。

    1、诸如生活用具与各类农具等物品,用焦煤炼制的中下等品质熟铁来制作。

    2、李啸军的全体士兵所用的铠甲与盾牌,则都用焦煤炼制中上品高炭熟铁来生产。

    3、全军的武器与火器,都用焦煤所制的高碳钢来制造。

    4、高级将领的铠甲与武器,则用纯净木炭生产的精钢来制造。

    李啸决定,把赤凤卫的铁匠总头张铜柱等人调到铁龙城来,只留几名徒弟在赤凤卫继续开铁匠铺,由其负责整个锻冶场的具体运作。

    李啸初步的铁龙城人力规划如下:

    1、现在赤凤卫城已近修建完成,可把3000多名流寇俘虏调回铁龙城,从其中选出这半年多时间中,表现较好的500人,与另外的500名河南百姓一起,作为冶炼辅助人手以或搬运工,作为对他们良好表现的一种奖励。选择剩下的2500余俘虏中,1500余人安排去挖矿,1000余人碎矿并洗矿。

    2、而锻冶场,则除了那些剩余的河南与单县百姓外,再招2000流民工人,用师傅带学徒的形式运作,大批量打制生活用具、盔甲、武器等各种物品。

    3、火器总头赵杰,从火器部队调出到铁龙城,暂时招200名流民工人,利用大量运至的硫磺,在暂不能研制火炮火铳的情况下,优先研制颗粒火药。毕竟现在所使用的粉末状黑火药,配比与混合均有问题,常常导致哑火,且上次在宣府作战中,竟共总有十根鲁密铳炸膛,这个火药的安全与稳定问题,却是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在人力安排完成后,李啸开始设立工匠等级制度,大致分为作头,匠头,匠丁,学徒四种。并以此来决定每个人的薪资标准。这项制度,要在已开办的每个工厂中具体实行。

    以铁龙城为例,李啸规定,颜均、张铜柱升为作头,每月薪资5两银子。

    这两人手下的熟练徒弟则为匠头,每月薪资3两银子。

    其余的有专业技术的各名铁匠为匠丁,每月1.5两银子。

    而那些,刚刚招入厂中的学徒工人,则为每月为0.5两银子。

    除此之外,李啸还要兴建食堂,给这些工人都提供包吃住的待遇。除了固定工资外,等产品开始销售了,还会有奖金与分成。这些具体细节,李啸还在设计与规划中。

    李啸心下,越来越有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自已奋发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

    当看到眼前终于出现那巍峨雄峻的铁龙城时,流民林小五长吁了一口气。

    十月上旬时,林小五一家五口,父母、哥哥、以及他和妹妹,终于从大同长途跋涉到宣府北路那正在修建的金汤城。

    远远地看到那城周16里的金汤城时,林小五一家人都大吃了一惊,他们都没想到,在这样与蒙古交界的偏僻之城,竟有人会兴建这样一座阔大的雄城。

    流民们都已知道,这座城池,是一个名叫李啸的将领兴建的,据说这个赤凤卫指挥使大人李啸,战功卓越又相当年轻,让不过十六岁的林小五,对这这传说中的李啸,心下极其钦慕佩服。

    接着,他们很快又被城下已聚集了一万余人喧闹不已的流民队伍所深深震惊。看到这些集中聚集在金汤城南面城墙处以抵御寒冷北风的大片流民,林小五他们都知道,这些流民,应该是和自已一样,得到了金汤城要大批招工的消息,才赶来此处的。只不过,等这些流民来到时,金汤城的招工名额已满且城中暂时再无居住房屋,这些人自然无法再被接纳入城。

    于是,在经过简单的登记之后,林小五一家也成了这些流民中的一员。

    林小五特别羡慕最早到来的流民。这拔总共约六千多人的流民,早已成功地成为了城中居民的一员,大部分人每天和那些工匠一起,挖护城河,修建城墙,还有小部分则去了边界山的煤厂与硫磺厂工作。

    这些已成为金汤城一员的流民,看待城外的流民百姓的目光,虽然满是同情,更多的是庆幸。毕竟与他们相比,自已仅仅是早来了一步,才抢占到这宝贵的留居与工作机会。

    最让林小五羡慕不已的是,这些城中居民每天可以吃三顿饱饭,甚至不时还有荤腥酒肉。与每天每人只能喝两碗稀粥的城外流民相比,堪为天地之别。

    林小五常常后悔,要是能早点来多好,听说这金汤城容纳流民的能力现在已到极限,自已这样的后来者,估计是再没机会入城定居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外的流民百姓越聚越多,竟达2万五千多人。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流民中的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