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铁龙城之战(二)

    第一百四十八章 铁龙城之战(二) (第2/3页)

若前军获胜,便可全军鼓噪而上,利用人数优势将敌军击溃。而若前军战败,则能立即后军变前队,迅速从战场上撤离,这样一来,顶多损失那些炮灰新附军与一部分步兵,大部分的马军与老营军则得以保留。这些人马,随时又可裹胁新的百姓加入,从而迅速东山再起,成为明军怎么也剿灭不完的头痛对手。

    而这次东面进攻的一万五千余名军兵,陕西老营兵近三千人,马军与步军则有七千多人,剩余的,才是五千多人的新附军部队。

    可见这次攻城作战,张献忠相当重视,派遣的尽是手下精兵强将。

    身着一身明亮山纹甲的冯双礼,轻轻地一扬手,正在隆隆行进的流寇大军,在离铁龙城一千三百余步时,全部停住了脚步。

    这个距离,正好是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外。

    “传我军令,派出被掳百姓,填埋前面洞坑,清理出通道来!”

    冯双礼冷冷下令完,立刻有手下军兵喝骂着开始驱赶六百多名掳来的百姓,上前铲土填平李啸军挖出的洞坑。防止进攻时,会有流寇军兵掉入坑洞中,被里面尖锐的铁签扎死。

    流寇的攻城器具,其实早在五天多时便已制作完毕,只不过,由于李啸的坚壁清野,流寇们在这段时间扫遍了单县各地,才抓来了这六百多名舍不得离家,没来铁龙城安置的残余村镇百姓。

    自然,这些百姓被全部用于东面城墙的进攻作战。

    一脸哀色的百姓们,拿着铁锹锄头等物,悲悲戚戚地开始担沙填土。

    李啸在城墙上清楚看到,一些老弱动作稍慢,立刻被后面的军兵砍杀,血溅当场。而这些死去百姓的尸身,则被流寇扔入前面的洞坑中,作为人肉填埋物。

    城头的李啸军,见到这悲惨的一幕,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为了节约时间,流寇们并没有打算把全部洞坑逐一填完,而是主要开辟了四条进攻路线出来,每条路线的宽度,可以保证五人并行。

    由于流寇的强力逼迫,不卖力者就地砍杀,陷入极度恐惧中的百姓,加快速度拼命填埋,这四条进攻通道,快速地向东面的护城壕处延伸而去。

    “李大人,要不要开炮?”一旁的李浩然轻声问道。

    李啸轻轻摇了摇头:“百姓人数太少,又四下散开,用红夷大炮攻击,效果不大。就让他们完成填埋吧。毕竟现在敌军只能走这四条通道,却正有利我军集中攻击。”

    “李大人说得对,杀这样炮灰般的百姓,殊无甚益。还是等敌军大肆进攻时,再用大炮轰击,方有更大战果。”陈子龙亦在一旁附合。

    整整一个多时辰过去后,这些百姓终于将通道挖掘到用青石构筑的护城壕处,总算完成了填埋任务。

    他们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立刻宛如一群受惊的兔子一般,惊慌撤退。

    百姓刚刚撤回,敌寇阵中,立刻响起了刺耳的天鹅号声。

    流寇大军真正的进攻,开始了。

    一万五千多名流寇,有如水库中放闸泄出的洪水,沿着四条进攻通道,有如四股灰黑色的洪流,呐喊着向李啸军冲来。

    李啸看到,由于有护城壕的阻挡,沉重的撞车敌军没有推来,只是推动楯车,扛着又粗又长的攻城梯,向铁龙城城墙猛扑而来。

    在敌军冲到一千二百步时,四门红夷大炮,一同开火,发出震耳欲聋的爆响。

    “砰!”

    “砰!”

    “砰!”

    “砰!”

    4枚乌黑的十多斤重的红夷炮弹,呼啸而来,从密密麻麻的流寇阵中,犁出了4道血肉模糊的笔直血路!

    一片瘆人的惨叫声中,至少50名流寇,被虎啸军的红夷火炮击死击残。

    当然,相对于多达1万之众的流寇来说,这点伤亡,实在是微不足道。只不过,这种超远距离的绝对死亡,给流寇造成的心理压力,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流寇军阵中,最前面的新附军阵,立刻出现了小小的混乱,后面的马军步军,则在将领们的连声吆喝抽打,努力让他们保持稳定。

    只是还未等混乱完全平静,又是震破耳膜的4发爆响,李啸军的4门红夷大炮,又是一轮齐射。

    同样的惨叫四下响起,又是40多名流寇军兵,血肉迸飞地迅速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甚至其中有一枚炮弹,运气极好,呼啸着从流寇阵前透穿到阵尾,这一枚炮弹击杀了好几名躲避不及的老营军的骑兵。

    “冲过去!尽快到达护城河边!”冯双礼,脸色阴沉,大声怒吼。

    副将张化龙大声应诺,亲自押阵,随在马军之后,指挥着浩荡的队伍向前冲去。

    因为敌军只有四条通道,所以东面城墙的四门红夷大炮,都是早已纷纷调整射击角度,一门炮只轰击距离自已最近的一路敌军。

    在红夷大炮的连声怒吼中,每隔几分钟便有一批炮弹呼啸出击,在流寇们终于冲到了二百来步时,红夷大炮又打了四轮,杀掉了近200多人的流寇军兵。

    李啸心下感叹,这红夷大炮,说实话,是难得的攻城利器,毕竟它那高速巨大的铁弹,可以对敌军城墙造成相当可怕的破坏。但是用来守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