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埚炼钢

    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埚炼钢 (第2/3页)

    崇祯沉吟了一番,终于长叹了一声道:“文弱,审讯李啸一事,便依卿之见,暂且就此揭过,不究细底。至于升李啸为登莱总兵一事,朕方给李啸加了爵衔,却不好立时又升其官职。此事且容日后李啸再立战功时,再为升赏,亦不为迟。”

    见崇祯皇帝这般吝于升赏,杨嗣昌心下暗叹不已,却还只得拱手说了一句表扬的话:“吾皇圣明,臣代天下将士,为陛下贺。”

    。。。。。。

    在京城中暗云涌动,流言四起之际,身在山东的李啸,虽听到属下安全司的禀报,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因为他感觉,这样弱智的流言,简直不值一提。而如果崇祯因为这样的流言,便要来审问自已的话,李啸才不会如袁崇焕一般,任其摆布。

    他自京城返回山东后,首先是带着英格玛,去看自已的各位妻子。

    李啸原本担心,桀骜不驯的英格玛,恐会与自已的一众妻妾难于搞好关系,结果没想到,英格玛在她们面前表现得十分和气,得到了正妻朱媺姵、平妻祖婉儿、小妾卓那希的一致接纳与喜爱,让李啸心下十分高兴。

    李啸随后,便向众人宣布,正式迎纳英格玛为妾,并安排宴席,款待一众将领及部下,以为庆贺。

    而英格玛本人,对这些汉人娶亲纳妾的习俗与仪式,并不十分在意。最让她激动心喜的,还是在这赤凤城中,繁华景象远胜宣府北路的金汤城,看到了太多新鲜有趣的商品与物件,算是大开了眼界。

    这个调皮好动的蒙古姑娘,见到龙口港那些商船往来,一直在草原生活,从未见过大海的她,感觉十分新奇。她甚至还未经李啸同意,就偷偷上乘坐那艘二号福船,与一众水师军兵一同出海捕鱼,尽管在船上吐了个七荤八素,也算是大大地过了一番坐船的瘾。

    英格玛在赤凤城玩得尽兴,李啸却没那么多时间去陪她到处玩耍了。

    现在李啸关心的事情,一是海洋岛的水师基地建设,二是铁龙城的钢铁研究进度。

    据工业司的报告,现在的海洋岛上,船厂在这几个月中,已初具雏形,船坞及车间均已建成,正大量从东江镇处,采购从辽东走私过来的大根木材,阴干后备用,预计在年底之时,便可试产第一批小型船只。

    鉴于海洋岛的船厂进度,有经验丰富的老匠头林大壮负责,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李啸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更关心的,便是铁龙城的炼钢技术的发展程度。

    李啸现在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要管的事务越来越繁忙,对于基层的事务,也越来越没时间亲自去处理。一般皆是指明方向与要点,便委托工匠们自行研发。

    李啸现在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大幅度增加钢材产量。

    因为,现在铁龙城的钢铁生产,虽然一切皆已步入正轨,便其实还有个重大问题没解决。

    那就是,现在这种全凭炒铁炉碰运气般地生产高碳钢材,产量实在太少,还有要努力想办法,才能实行合格钢材的量产化。

    李啸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坩埚炼钢。

    这坩埚炼钢,在欧洲1740年时,才出现并使用,但它并不是欧洲人专门发明的技术,我们中华的老祖宗们,早在春秋时期,便发明了这种享誉一时的坩埚炼钢法。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汉朝时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材,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军,才有了将匈奴从蒙古高原打到欧洲的辉煌胜利,才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声威!

    也许是五胡乱华的战争,也许是其它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坩埚法在南北朝时期,竟莫名其妙的失传了。这项源于中国的炼钢技术,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印度得到蓬勃发展,阿三们用此法炼制的乌兹钢,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成了绿教军队的必备利器,曾经斩下无数十字军战士的头颅,为绿教在欧亚大陆的血腥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坩埚法在人类社会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被马丁-西门子平炉炼钢法逐渐取代,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在现代社会绝迹,因为,二十世纪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