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华银行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华银行 (第1/3页)
崇祯十二年四月十二日,刚安排完移民虾夷岛与库页岛事项的李啸,收到台湾传来的飞鸽送信。?八一中文网 ? ??㈧.?8㈧1?Z?㈧.㈠C㈠O?M
信是台湾拓殖团长丁佑写来的,他在信中告诉李啸,现在靠近台中山脉之处,也就是当地土人称为奇美和斑岩这两个地方,现了两个大的露天铜矿,预估产量十分巨大。
在台湾这样多火山地震的地区,现铜矿,本不算什么大事,但李啸却立刻敏锐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现有金融秩序的大好机会。
在李啸看来,如果能顺利开这两个铜矿,那么,一项在这个明末年代,堪称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可以正式诞生了。
这个新生事物,便是银行。
李啸确信,现在拥有数千万金银资产的他,在又得到了足够的铜矿之后,应该完全可以如同后世一般,开设银行了。
这家银行,被信心满满的李啸,命名为中华银行。
在现代社会中,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用亚当斯密的观点来看,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随后,这个词传入英国,在英语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
而在中国,从明清时代开始,白银开始取代铜钱,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材料。“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而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改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
李啸要成立的这家银行,除了传统钱庄所有的,联号经营存储放贷、兑汇,行银票等赚钱业务外,还有一项他特别看重,准备要开始大力经营的,便是利用银行,开始自行铸币。
因为在这个明末时代,由官府铸造的银子,是大明帝国的法定货币,在全国各地大量使用,便明朝成立数百年来,尽管也一直与海外进行贸易,但一直以来,从未铸造过国家标准的金银铜等钱币。
这就导致,官府的银子,在平时使用时,不但有各种不同的成色,每次使用时,还必须要经过称量、切割等等后续手段,才能用于日常生活交易。
这种方式,给使用者带来相当多的麻烦,尤其是在鉴定银子真伪上,更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情。
于是,现在的李啸,打算在开办的中华银行里,自行铸造金、银、铜三类货币,其中主要以银元作为核心货币。
具体设计标准为,金元(重5克,含金45%),银元(重5克,含银72%),铜元(重5克,含铜63%),兑换比例为1两白银=1金元=1o银元=1ooo铜元,这些钱币都是标准的正圆形无孔钱币。
在这种新币设计中,李啸定义,1银元就相当于原本的1钱银子,1金元就相当于一两银子。如果从其贵金属含量来看,可以现,这套货币代表价值略高于其金属价值。例如一钱白银3.75克,然而一个银元中,所含白银仅3.6克,而金币与铜币亦同样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李啸可以花更少的金银,换取了同样购买力的钱币。
而在李啸的这套货币体系中,更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金元。
如果按照此时明朝官府所定义的,1:1o的金银比价,一个金元既然兑换1o个银元,那么含金量应该同样是72%。然而李啸在中华银行所铸造成的成品金元,其含金量,却只有48%,约2.25克。如果论贵金属价格,一个金元仅能换取6.25个银元。但是按照汇率规定,一个金元却可以兑换1o个银元。
因此,金元兑换银元的比率,被人为地提高了,黄金价格被从1:1o的官方比率,被李啸人为提高到1:16,也就是说,黄金的真实市值,被李啸人为拉高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计,根本原因是,前世在大学中,选修过西方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李啸,根据自身贸易特点以及国情现状,作出的必要改变。
自过去两百年以来,明朝一直与西方诸国进行贸易,由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