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

    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 (第2/3页)

举倾国之力,打得匈奴西迁而去,却也耗空了国力,坐大了国中诸侯,终使强大的汉朝,在一片混战中,走向灭亡。”

    “那第二条呢?”

    “这第二条恶龙龙脉苏醒,便是五胡十六国时的鲜卑,数家鲜卑,无论是慕容鲜卑,还是拓拔鲜卑,他们的兴起,都给华夏大地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各州郡的汉人,成片被杀有如杀猪宰狗!若无冉闵的屠胡令,北方汉人怕已被胡人杀绝了种!这鲜卑诸部的兴旺,完全是在汉人的鲜血与泪水中完成的……”

    “好了,这般血腥史事,朕不忍再闻。那后来之事,你就一次性地简略说了吧。”

    “是,陛下,第三条,便是兴于五代中国的契丹,第四条,便是完颜氏的金朝,第五条,便是塞外的蒙古,而这第六条,以臣测之,乃是数十年后,将兴于辽东的一条恶龙龙脉,极可能会应验在,东北的某个野蛮部族身上。“

    方玉说到这里,刻意打住,瞥眼过去,观看皇帝的脸色。

    他看到,万历皇帝脸色十分复杂,年轻的脸上,却写满了忧郁之色。

    “那依你看来,若要破解此条恶龙龙脉,就只能让朕的万年福地来镇住吗?那朕万年之后,就只远离京城与祖宗,只得一个人孤零零地长眠在那辽东沈阳吗?“

    万历皇帝的脸上,显出十分痛苦的神情。

    “皇上……“

    “方玉,你可知道,若朕这般做,休说两宫皇太后处难以过关,便是这满朝文武,也要骂朕背弃祖宗,听信方士谬言,弃家国大业于不顾了,还有各地宗室以及军民百姓的议论之语,怕是蜚短流长,无日不休了。这举国上下,种种压力加起来,朕,朕真的承受不起……”

    皇帝说完,一脸颓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方玉面容严肃,伏跪于地的他,沉默无言,有如木雕。

    “方玉,除了移朕陵址外,可复有他法,能化解这辽东龙气,解此危局么?”皇帝没有抬头,声音很低。

    听了皇帝的话,方玉脸色黯然,在心下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他知道,想要说动皇帝改变主意,迁址沈阳,实是千难万难,乃至根本不可能被采纳。

    也许,这个建议若被他人听到,上报给了两宫皇太后的话,那么,可能这事还根本未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自已就会因妖言惑君,动摇国本之罪,被腰斩处死了。

    方玉沉吟良久,终于打算搏一把了。

    “皇上,若迁址之事确实困难,臣还有一十分行险之计,倒可一试。“

    “哦,此为何计?“万历眼中一亮。

    “那就是,由微臣选择风水术士,前往东北,破消龙脉,斩除龙根,亦可解此危局。只不过,此法属于逆天而行,乃是强行改变天命之举,若不成功,则微臣与大明,被反噬的程度,将会相当厉害。“方玉咬牙说道。

    “哦,会是何样结果?”万历皇帝的脸色也十分凝重。

    “微臣将会身患恶疾,或横遭厄运,且在死后,神魂定会被拘九幽之下,万世亦难超脱。而且极可能子孙绝灭,无一幸留。”方玉说到这里,眼中已泛泪光。

    “而大明的国运,则会被这恶龙龙脉完全吞噬,国家覆灭,宗族难留,汉人广遭屠杀,百姓成为猪狗不如的下等人,我华夏数千年衣冠文化,极可能至此断绝,后世难寻……”方玉已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万历皇帝的脸色,顿时僵住了。

    渐渐地,年轻的天子眼中,竟也隐隐有泪光闪烁。

    ……

    此时,在雩时镇外的唐军大帐中,说到这里的相士方中吉,眼中亦是泪光闪闪,他急急撩起道袍,拭去险些流出的泪水。

    李啸在一旁,亦是一脸严肃,一言不发。

    方中吉顿了下,继续讲道:“后来,万历皇上经过反复思虑,还是决定,派出我祖父方玉,前往东北,查找恶龙龙脉,斩断龙根,以解除大明之根本祸患。随后,万历皇上秘密封我祖父方玉为御国大相师,让他带着八名顶级风水术士,前往东北破解龙脉。我祖父领命后,遂与这八名风水术士,化装成普通道人,带上法器秘具,前往东北而去。”

    “后来呢?”

    “后来,在东北各地,经过了近十年的艰苦探查和找寻,我祖父方玉,成功斩断了三条恶龙龙脉。但这三条龙脉,皆是尚在沉睡状态下的剩余恶龙龙脉,而那条正在苏醒的第六条龙脉,这条即将颠覆我大明国运的恶龙龙脉,却不知为何,始终无法找到。”方中吉说到这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