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震撼(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九章 震撼(求订阅) (第2/3页)

代表人物钟子良先生所创作的,在清末就有了,后来经过许多相声前辈增增改改,是一个久经舞台考验的好节目。

    只不过近些年来很少有人说了,倒不是说这个节目涉及伦理哏或者脏哏什么的,这是文哏类节目,而且说的是光绪死后大清朝国祭,不允许民间再动响器了,那些吃张口饭的艺人被逼的没辙了,只能纷纷改行卖包子、卖切糕,卖馄饨,给人家补衣服。

    这个充分反映了封建主义迫害艺人的现实,用相声的形式对其进行批判嘲讽,非常符合主旋律。没人再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都来不了。

    这个相声内容是艺人改行之后,还有观众喜欢他们央求着他们再唱一段,难就难在这里。首先京剧艺人改行,何桂山、金秀山这二位先生是唱花脸的,刘鸿声和孙菊仙这二位是唱老生的,陈德霖先生是唱青衣,李多奎和龚云甫这二位先生是唱老旦的,相声演员在台上要学他们唱京戏,涉及到这么多行当,而且要学的像唱的有味,但凡唱的差一点你得被观众笑话死,难度非常大。

    还不止如此,评剧名家白玉霜先生是唱旦角的,这是评剧的一代宗师啊。抓髻赵是唱十不闲莲花落的,是当年非常有名的艺人。还有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刘宝全先生,这可是被人称为鼓界大王的人物啊。

    你一个相声演员要模仿这么多艺术门类,这么多不同的行当,而且都是响当当的大角儿,你要是没点真本事,谁敢上台?《八大改行》最见功夫的就是学唱,水平次一点的都来不了。

    所以有人夸相声演员是“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状元才,这知识储备量得有多少啊。

    何向东的唱功已经是大成了,一副无人可敌的宝嗓,在加上这么多年的磨练,他唱功不弱于任何人,而且会的也很多,《八大改行》对其他相声演员来说可能很难,但对何向东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表演舞台。

    上面提到的艺界前辈刘宝全先生,京韵大鼓刘派的创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