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变局【二合一】

    第268章:变局【二合一】 (第2/3页)

言,张启功眉头微微一皱,旋即笑着说道:“张相此言差矣。我大魏此番只是应元邑侯之请,意在使贵国顺应大义,推翻韩武暴政,何在亡国之说?”

    张开地心中呵呵冷笑,故意说道:“即使如此,在下举荐雁门守李睦将军为相……”

    屋内的气氛,随着张开地的这句话稍稍凝固。

    李睦何须人,那可是「北原十豪」之首的韩国名将,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韩国此刻实际上已经被魏国控制,张启功也不敢将李睦召回蓟城——天晓得李睦被召回蓟城担任丞相后,会做出什么事来?

    甚至于在张启功看来,似李睦这等名将属于是必须被肃清的那一类人——除非李睦肯归顺他魏国。

    “先饮酒吧。”张启功突兀地岔开了话题。

    此后,张开地与张启功二人默然饮酒,谁也没有再说什么,这让坐在一旁的张平感到异常的压抑。

    在足足过了一炷香工夫后,连饮几杯酒水的张开地带着酒意感慨道:“我大韩传承数百年,至此覆亡……我辈臣子,实在无颜见历代先王。”说罢,他对张启功问道:“张大人,贵国将如何处置我国,恳请如实相告。”

    张启功看了一眼张开地,心知敷衍之词肯定骗不过这位韩国前丞相,虽避重就轻地说道:“这要待张某回国之后,奏请我国君主,请他定夺。”

    “……”张开地端着酒盏沉思了片刻,又问道:“贵国的军队,会一直驻守在蓟城么?”

    张启功回答道:“韶虎将军的魏武军会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蓟城,除此之外,则出兵驻守沮阳、渔阳,防止草原异族趁火打劫……至于我大魏其他军队,短期内或会就此撤离。”

    他的话,让张启功颇感意外。

    魏武军驻守蓟城,这并不出乎他意料,毕竟魏国打败了他韩国,那是肯定要留下一支军队控制王都蓟城的,让张开地意外的是,魏军居然准备分兵去驻守沮阳、渔阳,防止草原异族趁虚而入,掠杀两郡的韩国子民——不得不说,这是相当仁义的决定。

    在又沉默了片刻后,张开地又问道:“张某听说,数月前诸国联军已挥军攻打贵国,却不知赵疆大人是准备回援本土,还是……”

    听闻此言,张启功笑眯眯地反问道:“张相有何高见?可否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张开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张某以为,赵疆大人不妨挥军顺势攻打齐国,迫使齐国召回出征的军队,以此分裂诸国联军……”

    听了这话,张启功笑眯眯地点头说道:“张相高见。”

    此后,张开地与张启功二人又聊了一阵,主要是针对韩国此前的弊政。

    这是他张启功个人的观点:他认为,韩国在对待国内贵族势力方面,态度过于疲软,就好似十几二十几年的魏国似的,国内有许多矿山、湖泽、土地,皆被贵族势力把持,使得朝廷处处受制。

    鉴于这一点,张启功要求张开地在随后出任韩国丞相后,逐步收回贵族势力的特权——毕竟在张启功看来,这些都是属于他魏国的,岂能在容忍韩国的贵族继续侵占?

    说实话,此前张开地根本就没有与张启功谈聊的心思,但张启功提出的这个要求,却正好激起他的兴趣,要知道,无论是申不骇还是张开地,都极力希望打压国内各大贵族,但奈何时机并不允许。

    他试探地询问张启功道:“张大人的意思是……”

    张启功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张开地:“张相觉得,我大魏的政令优劣如何?”

    张开地愣了愣,在沉思了片刻后,赞誉道:“前所未有的仁政。”

    这倒不是恭维,张开地作为韩国的丞相,确实是觉得魏国的政令非常可取。

    其中最令他感到惊诧的,莫过于魏国政令中提出了「承包」这个概念,将国内的一个个工程承包给国内贵族势力建设,既让朝廷不花一个铜钱就完成了许多国内建设,又让国内贵族势力分到了利益,名副其实的双赢举措。

    而在撇开这一层后,魏国亦致力于加强民生,适当打压贵族与世族,使国内各阶层的矛盾看,控制在一个可调控的范围内,这在张开地看来,确实是非常厉害。

    而此时,张启功笑眯眯地说道:“张相满意就好。……事实上,今日张某拜见了韩王陛下,韩王陛下已决定推行我大魏的政令。”

    『……』

    张开地有些惊愕地看向张启功。

    说实话,他韩国此前的政令,确实有诸多弊端,不如魏国的政令完善,就比如在对待国内贵族的态度这方面,他韩国就不像魏国有底气。

    倘若有魏国支持他蓟城完善政令改革,事实上对于国家而言,倒也是一件好事,问题就在于,这个国家日后到底是「韩」,还是「魏」呢?

    要知道,政令,乃是一个国家的本质,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因素,倘若他韩国直接沿用了魏国的政令,这跟被魏国吞并又能有多大区别?——充其量只是保留了一个「韩」的国号,以及一个毫无权力可言的傀儡君主罢了。

    想到这里,张开地便有些犹豫。

    见此,张启功意味深长地说道:“张相,此乃利于万名之举。……国者,无民不立,无王不兴。我国君主亦尝言,先有民、才有国。足食、足兵、民信,即兴邦之三法。……张相心中顾虑,张某多少亦能猜到,但张某以为,若大势不可违,何不顺应天时,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呢?……君主无论昏贤,只有一位,然而国民,却有万万千千,不是么?”

    『……』

    张开地神色复杂地看着张启功。

    他听得出来,张启功这是在暗示他:韩国将来是否会被魏国吞并,这不是你能去干涉的。与其瞻前顾后,何不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比如改善国内子民。

    张开地被说得哑口无言。

    确实,此时他韩国,还有什么跟魏国谈条件的资格呢?暂且不说国力强弱的问题,关键是韩国再没有似韩然这等君主,也没有似韩武这等有骨气的韩使王族子弟。

    在沉默了半响后,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