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昭武八年

    第330章:昭武八年 (第3/3页)

崭露头角的魏公子润,一晃二十几过后了,曾经相互较劲的对手,却成为了君臣,这让田耽颇有些尴尬。

    “听说你还试图逃到楚国……就这么不希望投身朕的麾下么?”

    见田耽表情尴尬,赵润微笑着打趣田耽道。

    田耽欲言又止,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可否认,在他心底,对于投降魏国、归降魏王赵润这件事的确心存几分抵触,一方面是因为他当年与赵润同为齐王吕僖的副将,且关系很好,这让他不想在赵润麾下任职;二来,他在赵润手中吃了好几场败仗,自然抹不开脸面。

    尤其在宁阳对峙的那一回,赵润那可是彻彻底底地将田耽给耍了,让田耽因此颜面大损。

    仿佛是猜到了田耽的心思,赵润笑着说道:“莫非还在懊恼朕当年在宁阳‘不告而别’?”

    可能是赵润接二连三地玩笑与揶揄,减轻了田耽心中的尴尬,使得田耽最终鼓起勇气将陛下二字叫了出口,表明愿意归顺于这位魏国君主。

    对于田耽的归顺,赵润并不感到意外,毕竟田耽并不像韩将李睦那样死忠,他还是一个对于名利颇为执着的人,在明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除了田耽以外,赵润最重视的,当然就是田武、田恬父子了。

    让赵润颇为遗憾的是,田武的父亲、齐国老将田骜,在前几年于鲁国抵挡楚将项末、项培的战争中受了伤,在齐楚战争结束之后不久,便撒手人间,实在颇为可惜。

    当然田武也很勇猛,唔,但也仅仅只是勇猛而已,论谋略,还是不如田骜、田耽,说白了就是像赵疆、伍忌、姜鄙、蔡擒虎这一类的勇武之将,作为将领统率军队阵前厮杀绰绰有余,但若是叫他们制定战略,那就远远不足了。

    至于其余的仲孙胜、东郭昴、邹忌、闾丘泰、纪宓等一干齐将,说实话没有几个能让赵润记住名字的,倒不是说这些将领都不合格,说到底只是他们被田耽、田武等几人给比下去了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位仍然是优秀的将领,赵润相信,这些位将领能定能在日后他魏国与楚国的战争中,取得优异的战绩。

    在逐一安抚、称赞了这一干将领后,赵润便命宫内准备了酒席,既是给这些位将领接风,亦是作为他们投身魏国的欢迎。

    鉴于得到了魏王赵润的重视,田耽、田武、仲孙胜等一干旧日的齐将,总得来说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几日后,赵润命田耽担任琅琊守,又命田武作为田耽的副将,作为日后攻伐楚国的先锋之一。

    其实说实话,在攻灭了齐国之后,魏国无所谓接下来打楚国还是打秦国,但赵润个人还是倾向于打楚国。

    原因有三:

    其一,楚国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且至今仍未从秦国手中夺取巴蜀,一旦魏楚开战,楚**队的粮草是绝对不足的。

    其二,楚国在接连失去了寿陵君景舍、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上将项末、项娈等一系列的统帅与将领后,国内已经找不出有能力指挥魏楚战争的统帅。

    不用想也知道,日后魏国与楚国开战时,楚军的主帅十有**是新阳君项培,即曾经被桓虎打得狼狈不堪的新阳君项培。

    然而在如今的魏国,桓虎虽说亦是优秀的将领,但论能力绝对排不上前三,毕竟还有乐弈、田耽、司马尚、许历、燕绉等等。

    至于其三,那就是楚国的国情,导致其国内的楚人对国家的忠诚度并不是那么高。

    尤其是近两年因为楚水君献上的练兵之策,使得楚国国内频繁发生抓壮丁的事,平民的怨愤已经累积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程度。

    此时魏国对楚国用兵,搞不好楚国的平民会夹道欢迎魏军的到来也说不定。

    相比之下,秦国在这方面就要比楚国好上太多,首先是秦国将才济济,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赢、渭阳君嬴华,还有王陵、王、王奔等等一干优秀的将领。

    更要紧的是,秦国民风彪悍,秦王、也就是赵润的岳丈,那也是一位一言不合就会御驾亲征的雄主,根本不会畏惧魏国。

    再加上秦国的军功爵制,使得秦人普遍渴望在战争中取得军功,借此提高社会地位,这使得魏国一旦对秦国开战,未必就能取得什么优势。

    毫不夸张地说,秦军除了在粮草、军备方面逊色于魏军以外,其余无论是斗志还是士气,亦或者对于胜利的执着,都不会逊色魏军。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本着‘挑软柿子捏’的想法,赵润最终决定接下来攻伐楚国。

    魏昭武八年四月,田耽、田武等一干投奔魏国的将领,纷纷返回齐境,为接下来针对楚国的战争做准备。

    而魏国朝廷,则抓紧时间消化已吞并的齐国土地,尽可能地化解齐人对魏人的憎恨,将齐人捆绑上他魏国的战车,免得到时候他魏国与楚国开战时,齐国这边爆发什么内乱,打乱魏国的部署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