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初见(二)

    第1313章:初见(二) (第2/3页)

河内郡两地的花费多。

    而倘若卫国夺回了沫邑、蕲县等地,那么,在魏国与韩国之间,就好比出现了一个「缓冲地带」,在这片区域内作战,哪怕双方打得再激烈,破坏地再严重,魏国也不会心疼——因为那是卫国的领土,是卫人花费精力、耗费人力物力发展的领土。

    但很可惜,上一代的卫王「卫纠」,为人颇为精明,虽然当时继位时颇为年轻,却也看出魏国的「不安好心」,可没有傻到让卫国给魏国挡风遮雨,作为魏国的东北屏障。

    那一任的卫王「卫纠」,很聪明地将沫邑、淇县这些已经被韩国侵占的城池的「主权」,赠于了魏国,赠给了上上任魏王,也就是赵弘润的曾祖父「赵侈(chǐ)」。

    不过即便如此,魏卫两国当时还是缔结了「同进同退」的盟约,虽然卫国的实力不足以与韩国抗衡,但对当时势弱的魏国而言,也是一股不可放弃的助力。

    话说回来,在「魏王侈」与「卫王纠」的那个时代,魏卫两国其实还是作为平起平坐的盟友相互交好的。

    几年后,「魏王赵侈」年老驾崩,将王位传给了赵弘润的祖父「赵慷」。

    「魏王赵慷」,并不算是一位明君,在他的年代,魏国的国力不进反退,就连国内最强的精锐之师「魏武军」,也因为赵慷的好大喜功,在上党郡惨败给了韩国,从而导致魏国在当时呈现衰败的迹象。

    但在此期间,赵慷还是做了一件对魏国有利的事,那就是他利用魏国的影响力,干涉了卫国的王储,扶持了一位对魏国亲善的卫公子。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魏武军惨败于上党之后,当时魏王赵慷生怕卫国在看到他魏国国力衰败后转投韩国的怀抱,因此强烈要求「卫王纠」派一个儿子到大梁作为质子。

    当时,「卫王纠」可比「魏王赵慷」贤明地多,他考虑到若是魏卫失和,只会让韩国趁虚而入,使得魏卫两国皆被韩国所吞并,遂忍辱负重同意了赵慷的无礼要求,遂从几个儿子中选了一个不怎么看中的儿子,打发到大梁作为质子,即卫公子费。

    没想到,卫公子费虽然才能不足,但却懂得察言观色、拍马奉承,到了大梁后,居然深受魏王赵慷的喜爱。

    待等若干年后,勤勉的「卫王纠」积劳成疾,临终前正准备从几个器重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时,此时身在大梁的卫公子费听说了此事,入宫哭求赵慷协助他。

    于是,素来喜爱卫公子费的赵慷,就派了一支军队护送卫公子费回到卫国,在经过了一番周折后,将卫公子费扶上了卫王的位置,即是如今的「卫王费」。

    从那时起,魏卫两国原本地位平等的盟约,就逐渐「变质」了,「卫王费」作为魏王赵慷当初喜爱的干儿子,对魏国极为亲善。

    据说当时有卫国公卿劝阻卫王费,但卫王费却信誓旦旦地表示,他这个王位,是魏人帮他夺取的,魏人是不会害他的。

    当然,这话其实也没有错,魏国从始至终都没有坑害卫国的意思。

    只是卫王费继位后,卫国与魏国的关系,就逐渐从「兄弟」变成了「小弟」,而待等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