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机感

    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机感 (第2/3页)

长。个头应该已经大大超过了四百料的造船上限。最让李清扬瞩目的是这艘船上的帆索系统,桅杆明显要比普通的帆船高出一大截,而所用的帆却并非中式硬帆,而是类似西洋帆船的软布帆。李清扬曾在福州见过西洋帆船,但那种软帆与这艘船上的船帆式样似乎又有所不同——西洋人的船帆是一截一截的,收帆时绑在横桅上,而这艘船的船帆却是整整的一大片;。外面覆有数道弯曲的横桅,也不知道这船的船帆是如何‘操’作法。

    “宋三哥,旁边这艘船是什么来头?”李清扬最终还是没忍得住好奇心,向宋三打听道。

    “这就是海汉人自己造的帆船了,他们称之为探索船。这船是来这里装运移民,送回三亚的。看这船帆都升起来了,估计马上就要走了。”宋三介绍道。

    李清扬皱眉道:“探索船?那这船帆和桅杆为何如此奇怪?”

    “这就是它厉害的地方了!这船在海上跑起来,行进速度比我们这艘船要快上一倍,而且无论顺风逆风都可极好地借助到风力。这船从广州到三亚,顶多四天便到了,我们这船却至少要走上七天才行。”宋三不无羡慕地说道。

    “竟有如此快船!”李清扬忍不住惊诧道。他在来之前还是多少做过一些功课的,例如从广州到三亚的距离和航程所需时日,他也是心头有数的。宋三说这船居然三四天就能到达,这完全已经突破了他对帆船的认知。

    “海汉人还有两艘更快的小船,都是白‘色’的,扁扁的,就像一片蛋壳浮在水面上似的。”宋三忍不住卖‘弄’了一下自己的见识:“那两艘小船据说是海汉人从他们的国度带来的,在海上行进奇快无比,比这探索船起码还快一半,可惜在大明无法复制,据说是造船的材料在大明找不到。”

    李清扬道:“小弟听说去年海汉人曾在珠江口打败了一伙很厉害的海盗,莫非也是使用了这种帆船?”

    宋三看看左右,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去年海汉民团与海盗刘香‘交’战,我宋三便是亲历者!”

    李清扬一听立刻来了兴趣,连忙追问下去。

    原来这宋三当时就在“福盛”的一艘货船上做水手,双方‘交’战时他所在的船正好也在万山港内停靠,于是他就有幸在万山岛上亲眼目睹了海汉人是如何利用万山港的地势和防御工事。坑死了刘香的海盗船队。

    这也算是宋三人生中不多的‘精’彩经历,立时说得唾沫横飞,李清扬一边听一边心头暗自心惊。从宋三的描述中,至少可以确定好几件事情了。

    第一,海汉人拥有规模不小的战船船队,而且这些战船全部都装备有数‘门’火炮,在海上‘交’战时主要以远程炮火来击沉击伤敌人的船只。第二。海汉人在万山岛上‘私’筑炮台,并且拥有非常强大的火力输出——如果宋三不是在吹牛的话。万山港的炮台至少拥有十‘门’以上的火炮。第三,万山港是一个规模比李家庄码头更大的走‘私’港,那地方除了转运进出广州的货物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惠州府、‘潮’州府乃至福建方向的商船。

    有了万山港的存在之后,这些原本要去往广州或者琼州的船只,就可以在万山港就近卸货完成‘交’易。对于这些船主来说,一来省下了距离不短的航程,二来也就此避过了市舶司所要征缴的商业赋税,而每年因此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收益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当然了。毋庸置疑,这些收益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海汉人的口袋中。

    李清扬也就此发现了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海汉人所到之处,占下的地盘无一不是用到了商业之上,从广州城外的驻广办,到番禺县的李家庄码头,再到珠江口的万山港。乃至琼州岛上的三亚地区,似乎在海汉人的经营之下都变成了繁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