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先遣队(六)

    第1025章 先遣队(六) (第2/3页)

壳,发射时膨胀的弹壳会闭锁住弹膛的后部,从而解决后膛枪漏气的问题,而金属弹壳也顺便解决了弹药防潮的问题。装弹时需从枪托后方取出供弹管,然后将七发铜壳定装弹从枪托上的孔洞推入。当拉下扳机护圈时,回转闭锁枪机后退打开枪膛,拉出空弹壳,同时枪托中的弹簧会将下一发弹推出供弹管,扳上护圈,枪机将子弹推入弹膛同时闭锁这个空间。

    虽然这种步枪在每一发射击前都需要扳下击锤,射击后还需要上下拉动扳机护圈来完成卸弹壳和装弹的动作,但其射击速度已经远超现在使用定装弹的燧发枪每分钟三到四发的射速,最快只需十余秒就可以将填装在枪托内的七发子弹打完。如果使用预填装的弹管来更换子弹,持续射速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二十一发,称其为连珠枪也毫不为过。光这一把枪的火力输出,就相当于六七支燧发枪了,而且按照海汉兵工的内部测试,一口气发射两百发子弹也无需清理枪膛,比起发射纸质定装弹的燧发枪可要强多了。

    当然了,这种“先进武器”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造价和使用成本太高。目前这种连发步枪一支的造价约莫相当于七支燧发枪,这就意味着要将其列装到一支部队,初期就得花费七倍的军费。此外因为枪身结构更为复杂,生产周期也较燧发枪长得多,想要在短期内实现成建制的列装几乎不可能,而零零散散的列装显然又难以充分发挥出新武器的威力。

    另一块短板就是弹药,铜壳定装弹的生产技术对于目前的海汉兵工来说仍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几乎纯手工的制作过程导致产能十分低下,一个熟练工一天造出来的的子弹只够一支枪发射一分钟。而且以这种枪的性能,弹药的消耗之大让人无法忽视其成本与现在部队大面积列装的燧发枪所使用弹药存在的差距。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在一口气增加了数百名劳力之后,海岸营地的建设工程也终于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施工人员沿着目前临时码头所在的区域,在外围划出了东西和南北走向两条防御线,准备以此将临水的一片地区隔离出来,作为海汉在苗栗的海岸的主营地。这个区域正好位于后龙溪入海口,规划方案算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形优势,让西、北两个方向以水面作为天然屏障,只需在东、南两边设置防线应付来自陆上的威胁即可。

    目前的台湾岛西海岸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海汉掌控在手中,虽然荷兰人在大员港还保留着一块殖民地,但当地长官汉斯很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按照双方在月签署的谅解协议,进出大员港的荷兰船只从不能从福建海峡前往大员港以北海域,即便是前往冲绳和日本方向的荷兰商船,也都只能从台湾岛南部的巴士海峡绕行过去。

    而原本在福建海峡活动的海盗和西班牙人,在去年就已经统统被消灭或驱离出了台湾附近海域,因此对位于台湾西海岸中部的苗栗地区来说,已经无需再考虑来自海上的人为威胁,临海的营地可以将主要的防御力量部署在陆地方向——毕竟在这个地区唯一能威胁到海汉的就只有内陆山区里的土著部落了。

    考虑到土著部落的武装水平,海汉当然也不需要在这里动用建炮台之类的大招,只要在外围挖出壕沟拉上铁丝网,再布上一些鹿砦拒马之类的障碍物,在建立起防御纵深的同时尽可能收窄防御面,然后在留出的几条主要通道附近修建胸墙和隐蔽工事,让防守方在战时能够集结兵力稳稳地实施火力输出,防御的压力就会减小很多了。

    在摩根从山区回来之前,田叶友已经替他将驻地的民工分为了两组分头施工,一组负责修筑军用设施,以外围的防御工事为主。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