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烧制陶器

    第十章 烧制陶器 (第2/3页)

边取泥和泥。也只有那些长期被水浸泡过的泥看起来似乎纯粹一些,可以避免很多沙石,尤其是专门取最上面那一层的时候。可是这些泥太软了,只能勉强捏出一个泥盆的雏形,根本垒不高也无法塑造成坛子的模样。

    张伟就只能把这些初步的泥盆放在一边,并开始准备树枝为基础的烧炭原料,然后就是开始搭建烧炭的火堆。比一般的原始人强点儿的是:张伟知道烧炭是需要窑洞的。窑洞自己根本挖不出来,但是类似的空心土堆却也应该没问题,小时候玩火的游戏自己怎么说还都算是玩过的。

    就这样从天刚蒙蒙亮的凌晨一直到正午时分的数个小时,张伟一刻也不敢耽误。终于完成了砍柴和初步制泥和塑形、堆空心土堆、烧炭这三大任务。很多木柴和树枝在并不正确的方法下都烧成了灰烬,但还是有一些黑炭被张伟挑选出来。

    就这样到了下午的时候,终于进入到了准备烧陶的阶段。经过数个小时的风干,那泥巴虽然看起来还是有点儿软,根本不能塑造成上面向内凹的造型,可终究可以塑造成小泥筒的样子了。在夜里的思考中,张伟想到了很多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坛口自己有可能造的不够规整,最后根本盖不严盖的问题。因此很早用树枝制作了简单的圆规,并尽可能认真的把“泥桶”的“桶口”制造的尽可能规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泥桶”的“桶盖”倒不那么难捏。如果捏的不好,张伟也早想好了:如果盖子造的不规整,那就只能通过烧制之后的后期加工来解决了。。。

    木炭堆积起来带来的火苗的确比柴火强了很多。绳纹时代早期的日本绳纹人或是新石器时代前夕更原始一些的旧大陆,人们在烧制陶器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陶窑,而是直接在火堆里点火,温度在刚好能把铅块融化的四五百度左右的火苗温度,是靠堆积概率来选取成品。

    而张伟却知道:木炭的广泛应用是冶炼铜矿的基础、可以把温度提高到七八百度到九百度左右的水平、具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