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方向

    第一百七十章 方向 (第2/3页)

持数亿人的生活了。

    套用夏地的规模换算下来,最多一万名纺织行当的产业体系规模就足够让这方面的需求基本饱和。当然,这对于改善经济和节约劳动力也是有好处的。实际上如果不是这一年多时间以来一些水力织机的发展,张伟也没有那么多女性脱农劳动力或受教育人员可用。

    如果说纺织行业还能通过21世纪的消费品和全球平均消费标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那么钢铁行业的唯一去处似乎就只有大规模的基建了。

    钢铁业在工业时代的劳动生产效率进步速度似乎是最大的,比煤矿还要大。就算忽略钢和铁之间的区别,也不计质量和品种加工能力等等。古代明代工艺下的炼铁,通常人均日产量只有不到三斤铁,天气比较热的夏季或早秋往往还不能维持这个规模的产量。人均半吨铁的年产量就是极限了。这还是在炉具与生铁冶炼方面有很多相比同时期西方领先技术的情况下。

    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平均每个钢铁工人铁产量至少在十吨左右,提高足足二十倍。到了建国初期鞍钢的水平,那就是人均生产十吨钢。21世纪初国内水平,大型钢厂则达到人均每年三四百吨的生产能力。这还是比西方发达国家因为种种原因品质和效率上都有所不足的结果。

    如果以建国初期鞍钢级别的生产效率来维持一个21世纪水平的人均钢材需求,那么实际上包括采矿和专门的运输产业大概劳动力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也就完全足够了。

    这样算下来,如果用19世纪的技术维持21世纪的标准,实际上还是能够在钢铁纺织乃至建筑方面维持足够劳动力的。如果再搞搞文化产业个体经济服务业之类,一个“19世纪水准的理想国”也未必不能实现。

    可是这对于主神很可能赋予的目标来说,就是多少有所出入的了。张伟甚至觉得不能过多的把整个夏地的劳动力全都利用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