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作战效率

    第四百零六章 作战效率 (第2/3页)

的苏军在拥有两倍左右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几乎迅速的突破了预设防御地带,直接给六个芬兰步兵师及一定加强力量带来了四万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在短短一夜之内就歼灭性打击了芬军三个师。

    当消息穿来的时候,就连张伟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即便以历史上的志愿军为参照物。如果针对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执行进攻作战任务,早期几乎要集中一个军的力量才能一次短促的作战中歼灭一个营。攻坚杀伤能力为自身兵力的三十分之一。同波兰军队1939年防御中给德军造成的伤亡损失占自身兵力比例差不多。当然,入朝早期的志愿军在后勤携行理念与弹药分配上坚持国内时期的传统问题很大,按照后期的标准,至少可以把徒步弹药携带量连同普及冲锋枪后的火力发挥能力提高为原来的七倍。一场作战中至少可以消耗150发子弹和若**弹,而不是20发子弹及很少量的炮火,但即便这样计算达到上甘岭的作战效率。一次作战进攻中杀伤相当于投入兵力两成左右的对手就是极限了?不过这个问题即便在张伟压制自己的神念思维能力在常人水平,还是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就想明白了:历史上当志愿军后勤大大改善的朝战后期,联军火力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更别说很多仗都是比较难打的政治战。按照日本人儿岛襄记载的朝鲜战争记录,一九五三年的不到七个月里,联合国军就消耗了一千一百万发榴炮弹和其他大量火力。夏季攻势时期,更是有过一个月内的时间就消耗掉三百万发榴炮弹的记录。几乎相当于全面战争动员后半个东线的炮弹集中在少数地段,还不说大量普及的红外步枪、无线电近炸榴弹等技术兵器带来的效果。联合国军朝战后期水平的炮火威慑和压制?可以说不论历史还是现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根本不存在。东线更多的情况,更类似于朝战早期联合国军因为指挥不当往往靠携行量作战的时候。在那些时候,不论是朝鲜人民军还是志愿军,即便是攻坚中,只算子弹数百发杀伤一人才是常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