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答记者问

    第三百九十章 答记者问 (第2/3页)

了,项目投入大多数都会被放在奖金池里,如果附小的孩子获得了奖项,奖金便会交给孩子们,一百万的项目奖金至少也得有二、三十万,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孩子坐拥十几万资材,简直是脱贫致富啊!

    郝运对钱花到哪去一点不感冒,只要你能把声望给他赚回来,郝运不介意你花多少钱,也不介意你贪多少钱--哪怕你把项目资金全寐下了,只要让附小的声望值增长了,郝运也不会找你麻烦。

    一时间附小的老师都疯狂的联系自己的朋友,让他们帮忙组织大型活动。一场比赛需要场地、人工、后勤、主持、评委等要素,老师们对这些事儿基本不太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举办比赛--只要有钱,万事OK。

    举办比赛的风潮一旦掀起,立刻便发酵了起来,因为这种大型比赛扎堆出现的情况实在是太惹人注目了。今天是音乐大赛,明天是舞蹈大赛,后天是辩论赛--都快连成轴了,这要是不引人注目就出鬼了!

    而且这些比赛的奖金高的吓人,基本上都是十万华夏币起步,最多的一个比赛的奖金甚至有百万米刀(交响乐团的指导老师给郝运写了书面申请,要求增加投入额度,所以奖金达到了百万米刀)。

    新闻工作者怎么可能会放弃如此炸眼睛的消息呢?当附小的比赛嘉年华公布的时候,华夏各大新闻媒体蜂拥而动,纷纷驱车、坐车、打飞的来到了七市。

    要不是四大天王给力,记者同志们早就冲过了附小的门障进入了学校从而破坏教学秩序,这可是郝运容忍不了的--学校是学习的圣地,你一帮新闻记者来这里干嘛?

    不过这些无冕之王也不能得罪,所以郝运只能坐着小电瓶车悠悠的来到学校门口将这些人有秩序的请进学校,带进大礼堂组织一场临时的小型新闻发布会。

    附小的大礼堂那叫一个金碧辉煌,浓郁的奢华气息把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的记者同志们都镇住了--他们去过米帝红宫,去过华夏帝都大会堂,但是边区的一个附属小学竟然也能有如此庞大的建筑,简直骇人听闻。

    “记者同志们请有秩序的落座,鄙人附属中学校长郝运,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意提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可是宣传学校的好机会,郝运怎能不珍惜?现在郝运必须要努力的刷脸、积极的刷脸,哪怕把脸刷漏了也要堆砌知名度,让附小变得家喻户晓。

    记者们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短暂的震惊之后便回过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