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守岁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十九章 守岁 (第1/3页)

    春节,自夏商周始,就是华夏先民的第一传统大节,和后世相比,放在大唐,春节要更为考究,唐人过春节,分为年前和岁后两个部分,以岁首那天划线,年前驱邪除秽,岁后迎新纳福,分别把驱旧和迎新作为两大主题。

    据传说,春节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也就是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又以阳春月,即十月为正月,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太史公司马迁主持编订了“太初历”,这才又以夏代规定的元月初一为元旦,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至今。

    唐朝人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在除夕前,人们都要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

    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

    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明,称为“守岁”,诗圣杜甫有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写的就是当时过春节,吃团圆饭和守岁的情景。

    唐朝的除夕还有一种驱除瘟疫的仪式,称为“傩”或“大傩”,这是从远古传下来的,《论语》中有“乡人傩”的记载。

    唐朝人在除夕要选出男童,戴上狰狞的面具,穿上红黑颜色的衣裤,一边击鼓,一边舞蹈,说是可以驱鬼,傩的领舞者称为“方相氏”,有伴舞者以及执事十二人。

    唐朝诗人姚合诗中的“傩声方去疫”,说的就是这类活动。

    而且,在除夕这天,唐朝的皇家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大傩仪式,人数达五百多人,场面极其浩大。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除夕一过,便是新年了,新年的时候,首先高兴的是孩子,刘禹锡有诗云:“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唐时的春节还没有贴春联的习俗,当时只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挂在门首,称为“仙木”或“桃符”。

    传说神荼、郁垒是兄弟俩,他们“性能执鬼”,居住在桃树下,五代时,后蜀的孟昶在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第一副春联,以后,“桃符”就成为了春联的别名。

    唐人过春节要吃“五辛盘”,又叫“春盘”,是由五种有辛辣气味的蔬菜拼成的,说是吃这种东西可以发散人的五脏中的陈腐之气。

    唐人过春节还要准备有胶牙饧、柏叶酒、屠苏酒等传统的食品和饮料,当时的风俗是长者后饮,最后饮者称“蓝尾”,这是因为年少者增一岁,年老者去一岁的缘故。

    大年初一过后,便要开始走亲访友,互相邀宴,称为“传座”,走到谁家吃谁家,何等热闹。

    独孤策重生之时,春节也不过变成了一个残存的仪式,人们既觉得麻烦,可不过又觉得少了些什么,年味儿总归淡了许多。

    如今重生到了大唐,独孤策总算是又体会到了那种浓浓的年味儿,饶是他两世为人,也不禁兴致勃勃的指挥着满府的仆役丫鬟从过年前十天就准备了起来。

    唯一可惜的就是,徐国公府上人少,独孤策又不愿去汝阳郡公府那边,窦母虽然派人邀了两次,可独孤策都以刚迁入新府,不便空着为由给推辞了。

    秦氏夫人那边,独孤策亲自去请了两次,可秦氏夫人只说久在空门中,耐不得俗世纷扰,怎么都不肯跟着他一道回府过年。

    独孤策无法,除夕这天也只好跟着袭人,晴雯两个闷在府上,做起了宅男。

    朝廷那边也放假了,除了明日要去参加一场大朝会,晚间要去宫中赴宴,他要一直歇到正月初三才上班。

    “没意思,没意思!”

    独孤策正在屋里闲着,晴雯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连带着还引来了一阵风雪,昨日下了好大一场雪,一直到今日午间方停,整个长安城几乎都要被白雪覆盖了。

    袭人赶紧上前,将门关上,又忙不迭的帮着晴雯掸去身上的雪,道:“让你别出去胡闹,你偏不听,弄得一身雪,当心在着了凉!”

    晴雯却浑然不在意,道:“早知道我就不出去了,这府上的人没意思,要是还在荣国府上时,遇到这样一场大雪,姐妹们早就玩乐在一处了,方才我出去,邀着彩儿,茗儿几个一起玩雪,还是我劝了好半晌才舍得动了,结果一个个就像木头人一样,只任凭我拿着雪扔,都不知道还手,好没意思!”

    袭人听了,也是哭笑不得,道:“你当人人都像你一样疯,咱们府上的丫鬟,小厮都是秦管家一手调教出来的,最是规矩不过,人家扫雪还来不及,哪能跟着你一处闹!”

    晴雯怏怏的道:“总是没意思,大过年的都没个耍的去处,只闷在屋子里,有什么意趣!”

    独孤策在一旁听着,他也觉得闷,前世在部队里过年,战友们在一处,通宵达旦的联欢,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