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遣唐使

    第一百零一章 遣唐使 (第2/3页)

狗屁不通,好好教教他们!”

    七年后,倭王又遣小野妹子再使隋,国书上竟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云云。

    炀帝勃然大怒,批示鸿胪寺:如此无礼,别理他!

    就这么把倭使给晾了足足一年。

    后炀帝让家臣裴世清送小野妹子回去,也就是给倭国派了个“家教”,以遂先帝遗愿。

    对于前隋文帝、炀帝为什么都不待见倭使,其实理由很简单,隋帝贵为天子,也只不过是天的儿子,而倭王竟然大言不惭,以天地为兄弟,倒成了叔叔辈了?

    第二次遣隋倒是把自己也降为“天子”了,可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子受天之命,统制华夏,四海至尊,可是容狄蛮夷倭分一勺羹。

    发展到遣唐使,日本总算是学了一个乖,为了能顺利学到中原先进的文化知识,百工技艺,倒是老实了很多。

    而大唐对待遣唐使的态度自然也好了很多,自古天子都渴望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日本遣使朝贡,就是皇帝也喜不自胜。

    使团在大唐受到盛情接待,有关州府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马上要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飞奏朝廷。

    地方政府则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大唐政府负担。

    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再由监使负责接待。

    按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大唐皇帝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

    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随意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大唐风土人情。

    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大唐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泱泱大国的所谓风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看似一派和谐景象,但是,在这种友好交往的表象下,中日双方的间谍与反间谍战一直是暗潮汹涌。

    这些充作遣唐使中间的某些日本人,他们还另有使命,说穿了就是日本朝廷派出的、披着合法外衣的间谍,他们不仅对大唐的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感兴趣,还对大唐各道驻防军的人数、装备和战斗力更感兴趣,他们游历各地,考察各路官军、民情,积极刺探大唐军事秘密。

    其中,历史上第二批遣唐使中的秀村俊树、小野次郎等人,就绘制了完备的大唐东北边防山川要塞图,这引起了大唐官方的高度警觉,事后大唐官员没收了这张图纸,并把他们驱逐出境。

    众所周知,大唐的刑事侦查技术在世界上都属一流,公元653年,面对日本人越演越烈的情报活动,大唐政府由大理寺正式设立“倭正营”,相当于反间谍情报和行动部门,调集各路治狱专家和刑侦高手,对在大唐所有日本人进行秘密侦查,对其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取证,以反制日本。

    据历史记载,当时日本人在长安、洛阳、杭州和广州都有几个秘密据点,表面上是中日商贸交往的会馆,暗地里却从事刺探大唐军事情报的活动。

    “倭正营”很快就掌握了他们的动向,使他们处在大唐官方的秘密监控之下,一旦掌握了其犯罪证据,就相机抓捕。

    公元663年前后,中日军队在朝鲜半岛爆发了白江口大战,双方的间谍与反间谍较量更加趋于白热化。

    当时,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又都无力消灭对方,于是便向东西邻国寻求援助。

    高句丽在秦汉时代曾隶属于汉朝的辽东地方政府,大唐有意将它收复,所以它靠拢日本,以抗衡大唐帝国。

    新罗则因与日本结怨,故和大唐王朝亲近。

    百济与日本的关系较为密切,加之公元653年百济、日本通好以后,朝鲜半岛就形成了以高句丽、百济、日本为一方,新罗、唐帝国为另一方的政治局势。

    公元655年,新罗王金春秋称高句丽、百济联兵侵入,乞求大唐出兵援助,唐高宗李治在遣使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先后派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率兵出击高句丽,企图牵制其兵力,以减轻对新罗的压力。

    然而,大唐此举未能奏效,支援高句丽的百济也向新罗发起进攻,到了公元660年,新罗王再次向大唐告急,乞求大唐出兵救援。

    此时,在大唐境内的日本间谍也接到日本政府的两项任务,一是迅速查清大唐有无出兵朝鲜半岛的意图,二是大唐如果出兵,何时出兵?统帅是谁?有多少人马?

    日本间谍在长安设立的“东瀛会馆”,表面从事黄金、木材和云母的生意,实际就是在大唐境内的最大特务据点,特务头子井上英男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已经和长安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