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器逞威

    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器逞威 (第2/3页)

压抑许久的雄心暴起,恐怕非大唐之福。

    有这手雷也就足够了,独孤策也完成了对大唐军事力量的第一次改革,从冷兵器时代逐渐的朝热.兵器时代过渡。

    只要有了足够强大的武器,未来的华夏民族就可以永远站立在世界之巅,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服当权者接受这种新鲜事物,为了能够让火器进入李世民的法眼,独孤策特意安排了火器队上场演练,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

    独孤策之所以这么煞费苦心的,就是不想重蹈覆辙,原本的历史上,火药本就是华夏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该掌握着最高科技的华夏民族反倒是忘记了自身所长,让这火药在西夷发扬过大,以至于日后,拥有着火枪,火炮的蛮夷肆虐华夏大地,荼毒炎黄子孙。

    要知道,在历史上,火药第一次被运用在战争中就是华夏先民的创举,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便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到了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也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

    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然而,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

    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

    南宋时更是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而后更是有人进一步研制出了威力更大的突火枪。

    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

    所谓的“子巢”,其实就是原始的子弹,可以说,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河。

    当然,由于当时的技术问题,早期火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完全取代冷兵器的地位,但自南宋中期以后,火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显著增大。

    由于战争不断,火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南宋的军事家们就不断想法改进武器。

    可以说,从北宋到南宋的三百年间,是早期火器的创制阶段,后世的史学界一致认为,这个时期火器已用于战争,并具有有一定规模,有些火器的储备已是数以万计,在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就全局来说,当时大量装备军队起决定作用的兵器还是冷兵器,北宋发明的火药箭、火球类火器,主要是用以纵火的火攻器具,可起烧伤敌人和惊吓敌军人马的作用。

    南宋发明的铁火球、火枪类火器,已有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但这两类火器除少数可以手投外,主要是用弓、弩、球等冷兵器来发射和投掷,飞火枪也是把喷火筒和矛枪结合起来使用,都离不开冷兵器,因此,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但还是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

    宋亡后,随着蒙元统治华夏大地,火器的发展也陷入了停滞阶段,但是到了明代,火器再度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火器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还出现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史书记载,明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就曾使用了“一窝蜂”。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