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条陈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条陈 (第1/3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条陈

    贾宝玉与众金钗搬入大观园的当日,荣国府那边便派人送来了帖子,请独孤策过府游园,独孤策倒是也很想去,可是眼下却有更要紧的事做,也只能推辞了。

    而他所谓的要紧事,便是此番北伐突厥,李世民要的条陈,独孤策虽非统军大将,可身为先锋,北伐之时,要当先杀奔草原,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他临济决断,倘若他一个决策失误,便要带累千军万马。

    独孤策知道,李世民还是担心他年少,不足以当此重任,越是如此,他越是要好好的筹划一番,若是能从此真正进入大唐决策层的话,他也将有更多的机会,按照他的想法来重新改造这个伟大帝国,缔造远超历史的煌煌盛世。

    原本的历史上,大唐北伐突厥一役,独孤策自然不陌生,同样是发生在贞观四年,不过如今北伐的时间却要提前了不少。

    历史上,李世民以李靖为帅,北伐突厥,为了配合这次的军事行动,夏州都督窦静潜令人间其部落,郁射设所部郁孤尼等当即率众归款。

    这个郁射设乃是东.突厥王族的核心成员,他的投靠,不仅令唐军实力大增,更令大唐对东.突厥内部的虚实了如指掌,未战已获先机。

    其后更是联接薛延陀,使其袭扰突厥身后,由于遭到薛延陀和大唐的前后夹击,颉利腹背受敌,战略空间所余无几,局面极其被动,大部分部落对未来已毫无信心,而传统的王庭所在圣地更是被薛延陀攻占,令东.突厥的士气遭受了沉重打击。

    此情此景之下,诸部眼见连郁射设和突利这样的统治阶层都相继倒戈投唐,人心自然更加浮动。

    据史书记载:九月,突厥俟斤九人帅三千骑来降,其后,拔野古、仆骨、同罗、奚酋长并帅众来降。

    突厥的崩塌之势至此已无法遏止。

    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李世民最终决定发兵十余万,分四路出击突厥,在出师时,唐廷宣布了极为优惠的招降政策:凡一人出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帅悉受大官。

    突厥各部本就对颉利的正统性抱以质疑,又对其施政感到不满,大多早怀异心,因此大唐的封官厚赏令很多部落的斗志迅速瓦解,大量部落几乎不作任何抵抗,就归附于薛延陀或大唐。

    与此同时,漠南也趁机起事,配合夹攻突厥,突厥积累多年的各种矛盾此时总爆发,汗国内部千疮百孔,轻轻一碰便会土崩瓦解。

    因此,独孤策所上条陈的第一道就是用间,如今突厥内部,比之原本历史上更加不堪,绥州一战,突厥粮草被焚毁一空,今年从草原上传回来的消息,草原遭遇白灾,各部冻饿而死者甚重。

    当此时,若是加以利诱,那些原本就对颉利口服心不服,只是因其实力强横,不得不委曲求全的部族,必定心动。

    先动摇其根基,而后便是要施以致命一击。

    历史之上,在定襄之战爆发前,突厥已经虚弱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李世民以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大举北伐,李靖按住大军不动,虚张声势,亲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未及接阵,突厥人已经一日数惊,与从前悍不畏死,精锐剽勇的表现大相径庭,显然内乱、天灾和外敌薛延陀的威胁对其影响极大,军队已经远不复当年之勇。

    其后,李靖率所部进攻定襄,先潜细作离其心腹,连颉利的心腹将领康苏密都被策反,这充分证明了当时的东.突厥人心惶惶,皆无斗志的情景。

    此役突厥大败,据史书记载:颉利既败,窜于铁山,馀众尚数万。

    从颉利“仅以身遁”能够看出,定襄之战突厥人败得极惨,以致连重要人物,前隋的萧皇后都为李靖所俘。

    颉利逃至铁山后,又聚集起数万人,史书对此倒是并未有详细的记载,以独孤策猜测,这应该是他原本部署于汗国北部,防御薛延陀的部队。

    也正是因为薛延陀频频进攻,迫使颉利将所余不多的精锐主力置于北部防御,李靖在定襄才会赢得如此轻松。

    在此战之前,突厥人频频入侵,在于唐军的交手中,取得了绝大多数的胜利,即使战败,损失也不大,然而在定襄之战中,参战的突厥军竟然全军覆没,显见其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要知道,就在几年以前,突厥尚能轻易出动二十万大军,国中还有大批随时可以征召的牧民做储备兵源,一直打到长安脚下,唐军完全不能抵御,可随着大将康苏密率部叛离,局势日益恶化引发的大量部族离散,此时的颉利能拼凑所有力量,也不过只余五六万战斗力低弱的残兵,被唐军赶着打,世事变幻之无常,委实令人喟叹。

    《旧唐书》记载:“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