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盐驮子

    第七百四十四章 盐驮子 (第2/3页)

受。我们去看看。”

    竹青说:“如果不关我们的事,我们就不要惊动他们。”

    猴子说:“这个当然。”

    二人站起来,来到一家院墙外,轻轻跃上墙头,在门楼边隐蔽下来。

    这家的堂屋里点着油灯。灯下几个人在忙碌着。大家只干活,不说话。

    那个木头架子现在放在地上,架子里是看不清颜色的油布袋子,一个妇女,一盆一盆地朝袋子里装盐。

    猴子说:“妹妹,我懂了,这时一伙贩卖私盐的。”

    竹青说:“就是大家常说的‘盐驮子’?”

    猴子说:“对,他们就是盐驮子。”

    猴子打个手势,二人下了墙头,又去另外几家看看,情况都差不多。

    把盐装好。每家的饭已经准备好了。

    那些背盐的也不客气,坐下来就吃。他们有的甚至饿了一天,而等着这顿饭。

    管这顿饭也是行业的规矩,意思吃饱了腿上有劲,才能背着盐迅速地离开这是非之地。毕竟贩卖私盐是违法的。

    中国数千年来,盐业都是国家垄断经营的。这不仅因为盐业是一个巨大的税源,还因为食盐关系到千家万户,盐业有序运行,也是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这就产生了贩卖私盐这样一个行业。严格说来,这些盐驮子算不上贩私盐的。真正贩卖私盐的是车装船运。那抓住是要治罪的,严重的是要杀头的。

    至于这些靠人力偷偷背一点盐去卖的人,是社会最底层,最穷困的人群。是属于小盗不偷大盗不抢的那种人。

    市场上食盐价格一直是低价经营,一般是一斤盐相当于半斤略多一点粮食的价格。为了出手快一点,他们背来的盐一般是低于批发价卖给零售商。

    另外他们来背盐还要付钱给盐工。再加上途中开销,背一百斤盐,往返好几天,也只能挣到十斤二十斤粮食。一个五口人之家,靠一个人背盐,连半饥半饱的生活也维持不了。

    为了多挣一点,他就往多里背,有些人一次能背到二百斤,甚至更多。

    那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沉重劳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