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叙旧

    第014章 叙旧 (第2/3页)

敢劳你大驾护送至宣阳?”

    “是西门先生,他家宅不宁在燕京也不是什么秘闻了。老人家突然兴起了远游的念头,从燕京到宣阳城千里迢迢的,对他的身体不放心,对那些宵小也不放心。”钟若瑜叹道。

    “老先生一代鸿儒,却晚景凄凉,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年,倒真是多亏了你的拂照。”褚进亦叹道。

    “即便有我银钱上的接济,子孙不肖,老先生又岂能真正开心?再说了,作为老先生的记名弟子,做这些也是我应当的。”钟若瑜苦笑道。

    “老先生还是不肯收徒麽?”褚进问道。

    “年纪越大,性子越固执,他若肯松口,又何至于落魄到避走南境的地步!燕京人才荟萃,俊采星驰,他硬是没看上眼的。但愿这次南行能了却他的夙愿,否则游学一门后继乏人……”钟若瑜没再继续说下去,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游学一门始创于孔圣人,座下七十二贤人,身通六艺。远的不说也罢,先帝时期的逍遥王挂三国相印,举世闻名,国士无双。老先生年轻时也‘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只可惜天妒英才……”

    一时之间,两人沉浸在西门先生的故事中,俱是无言。

    “这些,不说也罢。”钟若瑜隔了半晌回过神,苦口婆心地道,“说说你吧,好好一个状元郎,先是在灾荒不断,人烟稀少的沧州当了七年的县令,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却又自动请缨来到了这南 蛮之地,你这又是何苦?退之,你今年已二十有七了,向家中低头有那么难麽?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便打算一直这样浮萍似的漂着麽?”

    面对好友的诚挚关心,褚进默了默,继而嗤笑道:“宣阳城山高皇帝远,自由自在,有何不好?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又有何不妥?自母亲过世后,他们能够拿捏的也就只剩下我的婚事了,由他们去吧。”

    “不就是个女人麽?你不喜欢,放在府中供着便是了。”钟若瑜笑道。

    “你说得轻巧,西门先生的前车之鉴,退之岂敢小瞧女人?”

    “得了,说这么多,你就是不想回燕京。只是可惜了你这一身的才华,你若顺从了家中安排,进了翰林院,登阁拜相指日可待。”钟若瑜道。

    “褚氏出了个贵妃,还有个丞相,盛极而衰也指日可待。”褚进冷笑道。

    “罢,罢,罢,褚大公子高兴就好。”钟若瑜摇头失笑,“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想当年,我们‘燕京三杰’柳陌花街,章台走马,何等快活!如今,你偏安一隅,我爱财如命,表哥心力交瘁。”

    “横槊还是不死心麽?”

    “姨母的病又重了,太医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些年,他又何尝不自责呢?我与先生离京时,他正准备启程去金陵。”钟若瑜年轻脸上笼罩着浓重的悲伤,“他每一次都是满怀希望地离京,每一次回来都是醉得不省人事,真令人痛心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