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石桥的农民工

    第四章:大石桥的农民工 (第2/3页)

打扮又不像个学生,怎么这么早就出来打工了?”

    清风笑着解释道:“大娘,我姓风,你就叫我小风吧。我就是长了个娃娃脸,你看着不大,其实我已经过二十岁了。”清风是自己的道号,听起来不像名字,就把道号倒了过来。

    张大妈恍然大悟:“哦,怪不得呢,已经二十多岁了。我刚才还奇怪呢,看你年龄比那个黄毛也大不了两岁,怎么说话老气横秋的。你在哪打工?”

    如何生存是当务之急,看这个张大妈很善良,清风想跟她多了解一些事情,于是先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身世:“我还没有找到工作。是这样的,我从小住在深山里,跟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在一个小道观,从来没出过大山。后来爷爷过世了,那个小道观年久失修倒塌了,我只好出来自谋生路,稀里糊涂就来到了关川。”

    “怪不得呢,我说你头上怎么还挽了一个发髻,现在很少有这么打扮的人了。”张大妈点点头,然后又说,“总这样流浪也不是办法,还是找个工作稳定下来吧。”

    “只是我什么都不懂,没有一技之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清风红着脸说。

    “这样啊。这小店是我儿子开的,平时有我和儿媳妇帮忙,暂时用不着那么多人,要不然就留你在这打工了。”张大妈想了一会儿,说道:“有个地方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

    “什么地方?”清风问。

    张大妈拉着清风走到面馆门口,指着远处一座立交桥说道:“就是郑汴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那个立交桥。因为沿着郑汴路两侧几十公里都是卖建材的,所以经常有买主在附近雇人装车卸货,于是慢慢的在这个桥底下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劳务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纯是给人装车了,也有许多找短工的或者是工地去招人。那里有个叫老梁的经常在我店里吃饭,我跟他还算比较熟,可以让他照顾照顾你。不过就是条件苦一些。”

    好容易找到一个路子,清风自然不愿意放过:“没问题。什么苦我都能吃。”

    “那行。老梁他们那帮人,平时白天在那大石桥附近等活,晚上就直接睡在桥底下,没有被褥肯定不行。我仓库里有一张席子,还有一床旧被子没人用,就送给你吧。”张大妈找了一个旧床单,到仓库把那个被子包起来递给清风,然后又拿出一张席子。两人锁了面馆的门往大石桥走去。

    大石桥真的很大啊,桥面宽近十丈,桥长数十丈,在清风的眼中,真是巧夺天工,一桥飞架南北,使几个方向的车辆都畅通无阻,桥下、路边,或站、或坐着五、六十人。四点多钟还比较热,大部分人都是只穿着一个大裤头和一双拖鞋,只有极个别比较注意形象的,会在上身套一件T恤。这些人,有的面前放着一块纸板,上边写着“装修、水电安装”等词语,旁边还放着瓦刀、抹子、电钻,表明这人是高级技术工人;有的人或抱着铁锨,或扛着大锤,或腰里别着撬杠、凿子,表明这人是自带工具的专业工人;还有的人空着手抱着膀子,三五成群的一边聊天,一边用眼睛不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