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伊.洛设计局

    第五百八十七章:伊.洛设计局 (第2/3页)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现在的苏联看来是没有任何的需要,而且想在技术上短时间内再有突破,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又考虑到正在研发中的AI22发动机对苏联的军事工业帮助并不大,这就是一款用作支线喷气式客机、公务机的大函道比小推力民用涡扇而已。

    这样的东西在优先程度上能够和苏联现在庞大的军工项目比,军工项目尚且还顾忌不过来,更何况现在的这型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小家伙?

    这种情况下的伊夫琴科设计局能有好日子过就怪了,整个AI22项目在做了前期的部分开发之后,科研进度就因为资金的问题无限放缓。

    直到苏联解体之后,伊夫琴科设计局才能放开手脚的要求从发动机生产单位要型号生产授权费用,这才能够让伊夫琴科设计局活下去。

    也就是说,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伊夫琴科设计局因为没有了约束,很快就缓慢的活过来了,只有现在。

    伊夫琴科设计局还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上没有国家拨款,下不能从生产自己设计局设计的发动机的工厂要授权费,日子过的和共和国八十年带初期的国内三线军工单位没有任何区别,过的那叫一个惨。

    在雷布诺夫带着杨辉走进办公室之后,这位中年的苏联大叔热情的走过来,颇有些殷勤地味道。

    “你好,是杨副总设计师对吧?我是费奥德罗?穆拉夫琴科,设计局现任总师,同时也是AI22的总设计师,这次关于为145提供动力系统的事由我们双方来商讨。”

    看着这位自称是现任伊夫琴科设计局当家人的穆拉夫琴科,杨辉倒是能够记得起这位的一些事迹,这位在任伊夫琴科设计局总师职位二十一年。

    他不仅将设计局从苏联解体的背景下拉扯过来,顺利完成过渡,同时还把AI22这台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完成。

    后续开发的AI222—25也是一款相当不错的军用发动机,甚至把D27这款世界上唯一的一款浆扇发动机也成功发展了下来。

    总得来说,这绝对也算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总师了,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带着设计局活下去,并把科研项目完成,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赢得杨辉的尊敬。

    “你好,我是来自华夏共和国西南科工旗下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驻巴航发动机公司技术负责人杨正,同时也是巴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