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测试开始

    第一百二十六章:测试开始 (第2/3页)

风洞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尽可能的要降噪,但是有的时候为了性能,噪音就只有忍了。

    放到实际的测试中,就是现场人员都要带上耳塞。通过事先沟通,在试验中就用最简单有效的手势来交流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明白了朱教授的意思,里面的操作人员开始再次进行风速调整。风扇是不会在进行调整了,要调整是有专门的风力调整装置。

    简单的一番计算后,将电源接通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推动节流锥移动,这样就实现了气流的精确控制。要是通过控制风扇来精确改变气流的大,这种办法几乎是不可能的,风扇是大多数的风洞气流发生器,直接产生巨大的气流,要控制只能是大概的控制一下而已。

    节流锥的移动,气流开始进一步增加,当达到节后,又再次开始测试,风洞测试就是这样的,一步一步的来,容不得马虎,也容不得偷工减料。

    也许就是没有测试到的一个节,就有着一个特殊的气流现象,那么在实际的飞行中就会存在这样的隐患,可能在哪一天就会由这个特殊的细节导致巨大的事故。

    一步一步的测试,直到最后测试到风洞的最大风力,在这之后要想继续测试下去,那么就要换个更加强力的风洞,比如:超音速风洞。

    附面层的测试要一步一步来,亚音速风洞不能满足测试需求了,那就先放下来,测试其它的项目,还未测试项目多了去了,亚音速风洞的测试项目是最多,同样也是最繁琐的。

    按照测试安排来看,最先做的的进气道试验,附面层隔板过后就是进气道的唇口截面喉道,以及进气道向机体内收拢段的气流流动变化,当然还要测试左右两进气道的气流在机体内部合流时的流动状况,等等还有其它的都是不一而足,所以新的进气道改动大不仅仅只是嘴上的而已。

    杨辉现在继续和一帮做理论分析的研究生一起做理论分析,虽然杨辉现在学历是本科毕业的,但是后世杨辉是读了研究生的,加上不断在工作上的学习。以及后来在机缘之下,杨辉又被单位推荐去北航继续深造过。这些理论分析还真的是难不倒他。

    现在杨辉所在的组就正在进行进气道出口(即:发动机进气口)流量测试的前期分析,不过在分析中杨辉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