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6章 凉亭对谈(下)

    第1836章 凉亭对谈(下) (第3/3页)

释放奴隶,还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赢重威点了点头,记在纸上,表示自己接受了石正峰的这条建议。

    石正峰说道:“还请王上颁发一道诏书,从今以后,禁止买卖奴隶,这样奴隶就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

    赢重威说道:“正峰,你这些提议都很好,等寡人和三公商议一番,再去实施。”

    石正峰很是着急,叫道:“王上,不可呀。”

    “为什么?”赢重威问道。

    石正峰缓和了语气,说道:“王上,三公都是世家大族的家主,他们代表的是权贵阶级的利益,臣提出的改革,是把他们的利益夺过来,交给国家,交给百姓,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赢重威沉思良久,收起了桌子上的纸,说道:“寡人再好好想一想吧。”

    石正峰和赢重威聊了几个时辰,归纳总结,提出的意见大体可以分为四条。

    第一条,建立学院,招募各国人才担任教师,不限条件,招收学生。家里太过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朝廷可以免掉他的学费,学习优异,还可以获得奖学金。每年分为两个学期,期末进行考试,合格者升学,不合格者补考,补考再不合格者,开除。

    学生毕业之后,分配到各个衙门里,同等条件,学院毕业的学生升官有优先权。

    第二条,改革爵位制度,无论是什么出身的人,只要立了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就可以往上升迁。

    第三条,发行国债,按照钱庄的标准计算利息,购买国债多者,给予褒奖。

    第四条,释放奴隶,一点一点摧毁奴隶制度。

    石正峰找到了沙陀商会、万象商社在秦国的负责人,假意向他们借钱,然后自己拿出周穆王宝藏,当做教育经费,交给了赢重威。

    对于石正峰提出的四项改革措施,建立学院是最简单的,阻力最小的,钱到位了,学院立刻就兴建起来。首先,赢重威在咸阳、栎阳、宝鸡修建了三所学院,每一所学院都分为文武工这三个学科。

    三所学院的教师主要由峰军教员担任,还有一些是秦国的官员,或是从民间招募的学者。

    石正峰这一招是一石二鸟,于公,建立学院,有利于知识的推广,于私,学院的教师大多是峰军教员,教育出来的学生肯定大多都是赞同石正峰的思想,将来他们到各个衙门任职,有利于石正峰在整个秦国推动改革。

    三所学院建成了,教师也招募好了,但是,学生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络绎不绝。前来求学的大多是寒门子弟,世家子弟有家族学堂,对这学院是不屑一顾,只有一些小家族的旁系子弟,贪图毕业后分配工作,进入学院学习。

    学院里没有学生,这很尴尬,于是石正峰找到了赢彦良,请求赢彦良帮忙。

    石正峰与赢彦良之间的关系,说得文雅一点,叫休戚与共,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石正峰求到赢彦良,赢彦良自然要全力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