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游击的影子

    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游击的影子 (第2/3页)

偏师时,一直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当做炮灰的事情,已经令得他们对和连失望了,所以和连敢坑他们,他们也敢坑和连。

    现在汉军势大,除非天赐奇迹,否则鲜卑必败无疑,而魁头打的算盘很好,就是从这其中抽出身来,用和连的兵马去试探鲜卑还剩下多少气运。

    反正现在汉军的目标唯有和连这个鲜卑的主宰者,所以魁头和步度根这样的人也都不会受汉军重视,一旦和连和汉军分出胜负,两人就会做出抉择,是继续争夺鲜卑权利,还是远遁。至于投靠汉军,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伏泉对鲜卑人做的事情他们在弹汗山都已经看到,而且听说他爱杀俘虏,根本不留活口,为了自己的小命,两人根本就不敢去投降汉军,毕竟谁知道伏泉会不会突然就带人把投降的他们这些鲜卑人彻底杀了呢?

    屠一次是屠,屠十次也是屠,伏泉屠鲜卑人的血债实在是太多了,魁头和步度根可不敢去和汉人接触,谁知道这一些受伏泉影响的汉人有没有其他的心思。

    且不说魁头营帐内商议事宜的众人,离开后到底如何应对,在他们全部走完,回到自己的军队后,魁头营帐的远方,便有数名和连派出监视魁头、步度根的兵卒,赶快去和连的中军大帐报信了。

    和连再得到消息时,却是在与自己帐下的鲜卑将领以及几个汉人谋议,讨论军情。毕竟,汉军眼看要查到鲜卑大军的行踪,就要率兵讨伐,这时候再不想如何应对汉军的攻势,无疑是找死的行为。

    当派去监视魁头、步度根兵卒,将两人密谋众鲜卑贵族的消息报告给和连后,和连却是面露凝重,直觉告诉他,二人如此小心谨慎,一定有着什么机密事情,只是可惜,他却不得而知。

    不过,就算如此,和连也知道现在的首要当务之急是什么,是能够对抗汉军,守住鲜卑的草原。因此,除了命人继续监视那魁头、步度根二人以外,和连则是继续和身边的谋议们讨论军情。

    “大人,先主在世时,曾于汉朝出兵一事,有所预料。今依吾观之,当可选先主之计,徐徐图之,将这汉军十万之众留于塞外。”和连身边,一身胡人服饰的李先生,向首座上的和连行礼道。如果伏泉在此,则一点会认得这李先生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当时伏泉任柳城县令时,檀石槐率兵入侵时,檀石槐身边的心腹汉人谋议。

    本来,按照他的才华以及檀石槐对他的看重,只要那一次侵汉有所收获,这李先生一定可以在檀石槐的帮助下,成为鲜卑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随着和连南下失利,授首于幽州,李先生虽然靠着自己的聪明,成功逃回鲜卑联盟,但终究因为檀石槐的死,而一直在鲜卑不受重用。

    这一次,在和连冥思苦想不知如何可以有计策对付汉军的时候,一直不受重要的李先生,见到了这个机会,为了能够取得和连的信任,便自告奋勇说出了一些他早就想好的办法。

    “有何法?先生速速道来。”和连大声问道,这时候对他而言,只要有但凡一点儿的击退汉军的办法,他都会选择去接受。

    “当年先主在时,曾言若汉军出塞,只需令各部部民尽皆北上,留汉军于草原顿留,再令各部兵马,以数百人为一部,绕袭敌后,袭扰汉军粮道,破坏汉军辎重,遇得小部兵马则攻之,遇得汉军大部则遁逃,令其进退维谷,如今汉军十余万兵马出塞,所需粮草巨大,且其军多为步卒,若后方粮道不稳,辎重难济,必难行军。”

    李先生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继续道:“若汉军难以行军,后方粮草不济,以如今草原之荒芜,鲜卑部众皆为‘伏屠夫’所屠,其难以就食于草原,又寻不得吾军主力决战,唯退兵耳!”

    众人虽有不太理解李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