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长社城下谁成名

    第五百二十一章 长社城下谁成名 (第2/3页)

多土地好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就是严格的土地兼并,世族豪强在皇权逐渐削弱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自己宗族在本地的利益,这也就导致豫州的无地贫民和流民的数量,急剧增多。

    在封建朝代,如果一个地方,缺少土地的无地贫民和流民多的话,不可避免会产生无数的社会矛盾,首当其冲就是对王朝的埋怨,以及对地方豪强世族的痛恨,最终,也就会在差一点引火的火苗的情况下,彻底燃烧起来。

    而前来以传道为名,宣传“致太平”,“财产共有、自食其力”以及“平均主义、平等理想”的思想,对于颍川郡这个无地百姓日多的地方,自然极其受基层百姓追捧。

    太平道在豫州扎根十余年,颍川郡又是豫州的精华之所在,并且在这十余年间,太平道明为传教,其实实际上却是在用洗脑语言,恶意灌输推翻大汉,打倒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强的信念,年复一年的洗脑下,也就造成了这些看着贫弱的百姓,内心里却是有多么大的仇恨意志,这种意志,足以使得他们面临危险而不惧,即使拼命也要和汉军同归于尽,因为他们的思想里,只有打败了汉军,才能让和他们一起加入太平道的亲属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太平道的泥腿子信徒,在思想意志上,完全和后世那各种强制灌输政治思想理念的天朝战士有的一比。而这些被洗脑的太平道狂热信徒,面对装备和自己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自己的汉军,在用人命一命抵一命的疯狂战斗下,汉军能抵挡得住黄巾蛾贼的进攻,那就怪了。

    望着前方城下一眼看不到头,蔓延十数里的黄巾蛾贼,朱儁一脸悲怆,牙齿紧咬,若是自己有足够的兵马,真恨不得将这些黄巾蛾贼,全部处死。

    想到当时与波才大战时,自己麾下仅有兵两万,而对手的兵马却是他的数倍,如果算上那些老弱妇孺,恐怕其众已经超过他的十倍。然而人数多还不算什么,朱儁经历过以少胜多的平乱战事不少,可是这次却完全不同。

    大战时,那些黄巾蛾贼的披甲士足有四五万人,并且其中持有汉军弩具者亦不在少数,仅在装备一项上就不弱于汉军,甚至因为人数优势,有着几大武库的帮助,对手的远程火力就已经超过自己。且对手虽然不如以边军,以及京都五校士,和天下各地抽调的精壮组成训练的汉军精锐,然而其本就是被太平道洗脑的狂热信徒,而且军中皆为父子兄弟、同乡邻人,所谓“父兄歼殪,子弟群起”,真的是殊不畏死,杀一人而引众怒,与汉军不死不休。

    汉军人少,黄巾蛾贼势众,朱儁又轻敌冒进,身后无任何援军,纵然汉军精锐,但是他们本就人少,死一人则败局希望很大。而黄巾蛾贼,手中为了更好的生活,被洗脑的信徒炮灰众多,只要武器足够,他们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再拉出一支同样规模的军队,用蚂蚁吞象的法子和汉军死磨,所以朱儁这第一次和黄巾大战的战斗结果可想而知了。

    在己方伤亡近半,而黄巾蛾贼也只是才死了自己一倍有余的数量时,朱儁发挥出了他名将的本色,下令全军撤退,退守长社,毕竟再坚持下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被黄巾蛾贼磨死,不如撤退。

    不过,纵然精锐的汉军有序撤退,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也没有让追击的黄巾蛾贼有太多的机会可钻,可是黄巾蛾贼缴获的汉军弩具,也还是让朱儁部在撤退时,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以至于当朱儁退到长社以后,清点麾下兵马时,原本出征的两万余汉军兵卒,也只剩下七千余人,且身上多有外伤,真是损失惨重,而且这一战,也让朱儁从一寒门小吏,到封侯大吏的在大汉积累的名望,彻底丢了,除非他能在之后的平乱过程中,能够有奇功抵消,否则他的仕途令人堪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