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刘张公孙何突骑

    第五百六十四章 刘张公孙何突骑 (第2/3页)

连忙挥剑刺死身边一个本来的蛾贼后,对其喊道:“益德,何事?”

    “后军!大兄快听后军军令!”

    张飞嗓门极大,又是焦急喊着,这一声大喊,不止使得刘备向后方听着,就是刘备身边不少乱战的幽州铁骑,也都一边砍杀黄巾蛾贼,一边聆耳听着后面汉军呐喊的军令。此刻战场上的厮杀叫喊声极大,即使汉军后阵无数兵卒大喊,在前面冲杀的刘备,听着后方喊话,依旧显得有些吃力。

    “擒张角者,得首功,必封侯!”刘备听清之后,口中喃喃念叨,眼神突然闪出一抹亮光,手中长剑更是紧握,最后一个奖赏对他来说诱惑太大。

    此番,他投公孙瓒从军平贼,不就是想振兴家门吗?而试问天下,还有比封侯拜相,更能令他振兴家门的吗?此刻,原本只是单纯想跟公孙瓒一起,靠着军功救出恩师卢植的刘备,在听到可以封侯后,心中不由升起另一股念头,甚至于某些程度上,他已经忘掉了他跟公孙瓒拼命凿穿黄巾蛾贼军阵的初衷了。

    至于说这封赏令是伏泉这个副将下的,而非主将皇甫嵩下的,刘备却是不甚在意,毕竟,虽然皇甫嵩是主将,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信誉、封赏这些地方,他是远远不如伏泉的。终究碍于身份以及军功,在汉军兵卒眼里,皇甫嵩这个主将与伏泉对比,实在有些名不副实了。

    如果说刚才命令是皇甫嵩发出的话,恐怕刘备还有犹豫一下,要不要为此拼命,他可不敢保证这位耍了他们凉州自己人的皇甫嵩,会不会再信口开河,要是得了张角首级,没有功劳,那岂不是就此亏了?当然,如果皇甫嵩没有信口开河,真的给他们报功,可是皇帝不批的话,那也没辙不是?

    这可不是刘备或者其他汉军恶意揣测的,实在是皇甫嵩麾下已有先例,在他率军入冀州前,因为平定兖州太平道黄巾蛾贼,就为部下请功。其中,皇甫嵩麾下护军司马傅燮,除了率兵斩杀兖州太平道渠帅卜巳外,还相继斩杀张伯、梁仲宁等重要兖州太平道黄巾蛾贼贼首,理应有大功,然而,就因为傅燮在投军平贼前,曾上书弹劾宦官,使得宦官对他特别怨恨,后来在中常侍赵忠等人的言语蛊惑下,皇帝刘宏竟然有功不赏,这不得不让汉军兵将对于皇甫嵩的信任度,十分低。

    反而是伏泉,以他大汉国戚和名将的身份,即使此番奏功,没能获得封赏,但是以后也肯定可以兑现,毕竟,现在大汉的太子,可是他的表弟,等到太子即位,还用担心这位到时必定大权独揽的外戚不兑现昔日承诺?

    当下,思索片刻,刘备不迟疑,谓张飞及左右亲信骑兵道:“诸君听令,随吾去长史处!”

    话语未来,率先巧准方向策马,张飞及刘备麾下骑兵闻令,毫不迟疑紧跟,场上还有其他非刘备麾下骑兵,看到刘备所去方向,念及他和长史的关系,也抱着想要立功的想法,尾随而去。

    所谓长史,在幽州突骑中,自然没有别人,他就是昔日伏泉旧吏出身的公孙瓒,因后来出任辽东属国长史,常骑白马,屡建奇功,得名天下,被时人称为“白马长史”,后来因为其征讨鲜卑之功,被朝廷任命为涿县县令。此番更是因为其名,在太平道黄巾蛾贼起事后,被皇帝刘宏任命,招募、统率幽州兵马,归受其师北中郎将卢植只会,平定黄巾蛾贼。

    刘备之所以如今在公孙瓒麾下,也是因为他在太平道黄巾蛾贼起事后,眼看这参军平乱,绝对是可以让他振兴门楣的好机会,因此便带着他在涿郡的一帮常年随其左右游侠恶少年,随其师兄公孙瓒出兵。

    那时正巧公孙瓒正受命,募兵讨贼,因刘备与其关系,便直接任命其为一屯之长,故而有他如今的身份,不得不说,现在的刘备可是比真实历史的起步,好得太多了。

    “杀……”

    张飞跟上刘备,一杆长矛飞舞,紧紧护卫在武力明显不是太强的刘备周围,生怕刘备遭到合围的黄巾蛾贼的毒手。只见,他手中长矛如龙飞舞,左挡右砍,全力搏杀,勇不可挡,马蹄所经之处,留下一地蛾贼尸体,直叫跟随他们的幽州突骑为此称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