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声壮烈送行尔

    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声壮烈送行尔 (第2/3页)

  结果不曾想,董卓还没完全施展,就被治罪免官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做官了。当然,对于这些凉州精锐来说,他们选择凉州大佬投靠,也并不一定非选兄长董卓,其实也可以选择现在汉军主将,同样是凉州人出身的皇甫嵩,其家族乃凉州将门,叔父更是鼎鼎大名的“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可以说,皇甫嵩如今能够成功,除了他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以外,也就是靠着其叔父留下的声望和底子,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凉州人传承下来的边军精锐。

    如果自己兄长董卓能熬过这冀州的祸事,在董旻想来,只要吸收了这些凉州青年俊杰的骨血,董卓不愁不会实力壮大,成为边疆有数的凉州名将,日后所立战功更多,前途更大,甚至说不得会成为当今凉州第一,就是皇甫嵩这样的凉州将门,有着浓厚的凉州精兵底子,也很难和董卓比。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一成虚无,董旻不得不概叹老天不公,这美事没落到他兄长头上,反而要让伏流川这个外人,白捡到这么多人才,想想就觉得可恨。

    此时,如果伏泉在此,知道董旻打算的话,肯定会对此十分认同,同时也会感到幸运,简直就是走了狗屎运一样,让他一次性有机会手下这么多凉州才俊。毕竟,凉州现在知名武将,也就董卓和皇甫嵩二人,可是前者治罪免官,后者又做出了类似出卖凉州军利益,欢愉幽州人利益的事情,这些凉州年轻人,如果不想在战后,立功得不到回报的话,现在只能另寻它路,找到一个好靠山,无疑,曾经和他们打过交道的伏泉,就成了他们的投靠首选。

    而伏泉一旦得到这些新老凉州兵将的支持,他的实力,明显会暴增,旁人不可小觑。历史上,无论是皇甫嵩,还是董卓,甚至董卓死后,他麾下留名的凉州军阀,能够成名或者纵横汉末,最大的原因还是曾经“凉州三明”所留下的那些凉州精兵,而伏泉得到这些兵马,绝对是如虎添翼。

    从开战至今,已过数个时辰,时间可谓飞逝,两军之间,明显各部兵卒气力都消耗其大,不过却又有不同。

    黄巾蛾贼们少有严格训练者,到现在挥动刀剑,显然没有原本有力气,反观汉军,虽然他们的脸色也告知他们快到了极限,但是长时间的训练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使得他们即使重复做着枯燥的搏斗动作,但姿势基本没有变形,而且每一刀一剑,还是十分有力。

    至于这样的后果,也很明显,只见许多气力不足的黄巾蛾贼,挥动刀剑和汉军肉搏时,常常是与对方兵器碰撞后,就因为力气小的缘故,而被汉军将兵器弹开。随后,如同机器一样动作的汉军,凭借着本能的反应,对准一时来不及反应阻挡的蛾贼命门,砍杀而去,就将原本和他缠斗良久的蛾贼杀死。

    这一幕,在战场上各地都可看到,形势随着时间的拖延,渐渐将原本黄巾蛾贼连破汉军两道防线的额不利局面扭转。胜利的天平,也开始往汉军这一边倾斜,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黄巾蛾贼的士气,无形之中,开始减少,而汉军,却是愈加旺盛。

    当然,这样的优势,相对于步卒而言,骑兵却是更加明显。毕竟,居高临下,黄巾蛾贼也因为力气和士气缘故,不能对骑兵进行有效的砍马腿威胁,汉军骑兵自然更加能够利用高度,从容挥刀砍杀步卒了。

    率先崩溃的是黄巾蛾贼的左翼,只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攻破黄巾蛾贼左翼的不是一直玩命破阵的凉州军,而是军队一直处于最后的伏泉所部两千余骑。直到刚才,他们才在严颜、吴懿的率领下,突然发力,打得气力消耗过大的黄巾蛾贼措手不及,根本防御不了,就已不支而沦陷。

    黄巾蛾贼左翼崩溃,经验丰富汉军铁骑见此良机,自然不会放过,纷纷往那崩溃的缺口冲击,往蛾贼中军而去。

    很快,黄巾蛾贼军阵缺口越来越大,汉军铁骑冲锋蛾贼中军的人马也越来越多,形势已然开始明朗,只要汉军攻破黄巾蛾贼中军,蛾贼必败。至于蛾贼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