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

    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 (第2/3页)

,虽其出名之处,乃是军阵强兵,但论及攻城,这些扔了长戟,拿上短刀盾牌的步卒,也不可小觑。

    加上钜鹿太守郭典不仅有治政之能,又不失为一员猛将,前番卢植以弱兵屡破张角大军,其功甚伟;后来又助董卓攻下曲阳县城,出力甚多;此番又为皇甫嵩攻克广宗县城时,以钜鹿强兵,死死围困下曲阳县城,未能使张宝得机救援广宗县城,屡番种种,特别是最后一点,就使得皇甫嵩欠下郭典人情。

    所以,此战,在伏泉看来,皇甫嵩一来有其麾下主力,来自大汉三边的凉、并、幽三州兵马,多为骑兵;二来又有前番攻克广宗县城欠下的郭典人情;三来,此地又是冀州辖地。因此,这一战,皇甫嵩理应会让冀州人出战,其余州郡兵马作为辅助。

    大军到了下曲阳县城外的汉军大营,只见,宽大的下曲阳县城周围,如同伏泉前番所去的广宗县城一样,被挖满了凿堑。

    其四周,北靠滹沱河与漳水河分支,宽大的河水,如同广宗县城外的清河一般,阻挡了所有蛾贼的北面退路。当然,这北面的漳水河分支,却是冀州境内的浊漳河,和广宗县城外的清漳河不同。

    东、西两面,却是在钜鹿太守郭典,合冀州诸郡国调集之兵四万余众,深挖凿堑之下的“大瓮”,南面是大汉步兵精锐冀州大戟士的军营。此刻的下曲阳县城,如同昔日的广宗县城,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四万余冀州郡兵,将下曲阳县城中的黄巾蛾贼变成瓮中之鳖,只待时机一到,扫平灭除。

    当然,伏泉看到的不止是这些,他看到的还是那郭典的才能。一路来下去阳县城时,沿路所闻百姓传唱郭典事迹,当时还不信,现在看到这般情景,却是不得不佩服这位冀州“惠君”,真是被历史遗忘的文武全才。

    毕竟,能一人掌控四万余拼凑之兵,把下曲阳县城内的十余万黄巾蛾贼,围困得死死的,郭典的能力毋庸置疑,足可谓称得上是知兵良将。因为能这么干的人,在大汉军队中,也只出现过另一人,他的名字就是卢植,当然并不是说其他人做不到,只是很少而已。

    而且,据闻,前番董卓率汉军围攻下曲阳县城,郭典率冀州郡兵辅之。初时,郭典进言,学习卢植在广宗县城作法,在下曲阳县城四周深挖围堑,困死城内的蛾贼取胜,董卓担心自己重演卢植旧事而不肯。

    郭典因此遗憾,却并无怨言,反而是独自守城西,当时,张宝兵马正甚,时常与汉军死磕,董卓不能制,而郭典闻之,率兵孤军在城西与蛾贼硬战,昼夜进攻,至死不休,蛾贼因此被郭典率兵攻入城内,张宝得知大骇,之后只敢守城,却是不敢出城与汉军正面野战,害怕因此丢了城池。

    这件事情,足可见郭典之能,而且冀州百姓也因此,传唱赞扬郭典道:“郭君围堑,董将不许。几令狐脱?化为豺虎。赖我郭君,不畏强御;转机之间,敌为穷虏。猗猗惠君,保完疆土。”

    到了汉军大营附近,此刻已有不少人在营外等候,伏泉随皇甫嵩身后,会面了下曲阳县汉军诸将。

    有着皇甫嵩身边的冀州名士沮授、田丰代为介绍,两方汉军入了中军大帐后,互相结识却是不费功夫。伏泉所识当先一人,自然是闻名已久的郭典无疑,他出身左冯翊郭氏,也是名门后裔。

    左冯翊郭氏乃是太原郭氏分支,就是出了党人“八顾”之一的郭泰郭林宗的太原郭氏,其家族自开基始祖前汉郭孟儒伊始,屡出贤臣良将,虽多为名声不响之辈,但绝不可低估。

    不过,郭典其人,却是与伏泉所想有些武风不同,其人身上却是透露出浓浓的儒士之风,说话言语间,也是极为有礼,明显家族礼节很好。这倒是让伏泉诧异,果然人不可貌相,暗想张宝能被此人,以弱兵,生生压制在下曲阳县城下,到底是该谁冀州大戟士厉害?还是该说郭典实力生猛呢?

    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