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

    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 (第2/3页)

要求他们联名签署那份告书,送到京师,一起告发左昌的目的。

    这事情实在是太大了,一时间,就让大部分使者做不了主,如果真的签了这份告书的话,无疑就是要和伏泉绑在一个阵营,对于他们这些久守凉州的人来说,显然是不符合自身夫人利益的,他们可不希望过早的选择阵营,而让自己进退两难。

    而且,对他们而言,签了这封告书,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和左昌背后的宦官集团有所结仇。他们可不是伏泉,不怕宦官,否则,若不是忌惮宦官,以左昌这屡屡害苦凉州兵将的事情这次他被朝廷治罪,他们早就一起对付左昌了,又怎么会让他有命活着出了凉州?

    只是,有人不愿意,有人愿意,随着伏泉话语刚落,便见代表安定都尉马腾的马举喊道:“平西有令,末将自不敢辞!”

    说完,便取来笔墨,大笔一挥,在那告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职位,其靠拢伏泉之意,十分明显。

    对此,不少人也不怪马举做这开始附和之人,毕竟,以马氏和宋氏如今紧密的关系,马举和伏泉又是老相识,马举不投伏泉,去找其他人投效的话,明显不及投劳伏泉来得好。

    过了半晌,真正在场之人,真正上来签字的也就只有几人,那几人伏泉都不认识。除了安定都尉傅燮这个在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时,伏泉所认识熟人,他所派来的长吏,让伏泉没有意外,其他几人却是连他们和他们代表的主将,伏泉都不认识,不过现下,他却是记住了,毕竟对方这么主动签字,明显是透着示好的意思,伏泉当然不会对此拒绝了。

    有不少人执拗于为自己主将谋得凉州军事上,最大的便利所以根本不在乎左昌的人名,自然也就不想签字。

    见此,伏泉喜怒不明道:“国有逆贼,致凉州大乱,今左昌不法,孤欲调查前事,凡从左昌为乱者,必重惩之。”

    这话,听着是要好好治理左昌的同属,但在场众人基本都是混了有年头的官吏,自然听得清楚伏泉话里的内涵意思。

    什么叫做“从左昌为乱”,要知道左昌还没有叛乱了,充其量就是左昌为官,逼反了一些汉人,又在平乱中,诸多行动从另一方面帮助了叛军而已,可现在,伏泉竟然直接定性左昌为乱,这未免有些太扯了吧。

    可是,现在伏泉作为凉州的最高军事长官,这事情该怎么定性,明显他最有话语权。如果他借着左昌为官时的种种“资敌之举”,再告发左昌是叛贼的话,再加上如今左昌已死,死无对证之下,即使有人为左昌求情,但没有人能有证据证明左昌没有资敌,还真有可能让朝廷为了安抚伏泉,希望他能够安心平定凉州贼乱,从而把左昌定性为叛贼。

    而如果左昌为叛贼的话,这事情就更大发了,毕竟,一个左昌显然不能够让叛军这么顺利,他可定有同党,一起暗中帮助叛军出卖大汉。

    这样的话,那些听从左昌命令,在抗衡凉州叛贼失利的兵将,也都有可能有从贼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家都有可能是叛贼了。而如何定性叛贼,显然这之后都会是伏泉一句话的事情。

    明白了这一点,在场尚未签名之人,多数都不安的看着伏泉,暗道伏泉这一举真是诛心,毕竟这是明白告诉他们,如果不跟着自己签字,就得担心他日后掌权凉州,拿那些不听话的人治罪,而现在最快解决不听话的人的办法,明显没有什么能够比和叛贼有勾结最令人省事。

    当然,如果是行的端坐的正的人,明显不怕这些,可是别忘了,这些守御凉州的兵将,和大汉选派官吏太守不同,他们不受“三互法”的限制,因此多数兵将都是正正经经的凉州人,不少人还是出身于凉州豪强大族。

    现在凉州叛贼崛起,那些兵将的家族,可有不少人和叛贼里反叛大汉的豪强有旧,因此,只要伏泉查起来,基本上,没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