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从此无羌唯有汉

    第六百一十三章 从此无羌唯有汉 (第3/3页)

经再无一个自称鲜卑出身的人了,在屯田的军管下,大多数人都只说自己是汉人,他们说汉话,穿汉服,遵守汉官的命令屯田,妥妥的都是汉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有的人潜意识里还知道他们是鲜卑出身,但大多数人都已经主动忘却了自己本来的身份了。

    知道这些,明白执行伏泉命令的后果,如强良等人在将这些事情换到他们自己的亲人身上时,难免兔死狐悲,只是,就算如此,强良等人即使明知道执行这命令的后果,他们为了自己,依旧会认真的执行。

    望着强良策马离去,招呼兵卒的身影,关羽看了眼身边皇甫坚寿、戏志才等人,缓缓道:“诸位,吾等亦当备战也!皇甫将军率并州骑于左翼,戏军师率幽州骑于右翼,吾自率剩余兵马,往其后而去,大军四面合围其众,休叫羌胡走脱一人。”

    “诺!”

    皇甫坚寿和戏志才都是行礼领命道,而后各自去招呼兵马,当然,被关羽命令时,皇甫坚寿的脸色其实并不好,但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没有发作,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变了。

    本来,作为伏泉的副将,按理来说皇甫坚寿应该命令关羽才是,只是论及战功方面,皇甫坚寿比起关羽实在是差得远了,而这里他们麾下的是一万汉胡杂骑,其中不仅有大汉军功赫赫的并、幽二州的骑兵,也有那些桀骜不驯的匈奴、屠各、乌桓等族骑兵,这些兵马要想掌控,无疑要有极大的威信才可以。

    因此,考虑良久,伏泉本有意直接招呼皇甫坚寿回到身边,随他决战韩遂的,但是想到其父皇甫嵩任职北地太守时,颇为民心,有他在,这支外调而来的汉胡杂兵,如果引起北地百姓厌恶的话,还能有所调解,不至于引起什么乱子。

    事实证明伏泉的想法是对的,这支明显有着胡人的汉军骑兵,起初一开始是真的让北地百姓不满,甚至也发生了不少矛盾事情,若非皇甫坚寿出面,北地百姓念在皇甫嵩的面上,没有针对,不然说不得也是一大隐患,

    伏泉知道此时,这才亲入北地,和皇甫坚寿密谈后,依旧让他留下的。当然,留下归留下,但是此番出兵的从属关系确实变了,战功卓著的关羽成为主将,率领这汉胡杂骑,横扫北地先零羌,而皇甫坚寿,只能为副将了。

    所以,皇甫坚寿对此当然有所怨言,不过他也是明白他的战功太少,而且对于关羽的战功,他也很服气,并且为了大局着想,也一直没有闹事。

    “呜呜呜……”

    激昂的号角声响起,羌人庐落左翼,皇甫坚寿勒兵以待,看到强良真的杀入羌族庐落后,明白其众真心归汉后,也率领麾下两千并州铁骑,往羌族庐落杀去。

    此番被伏泉变成关羽副将,他虽有几分不满,但并无怨言,他明白只有靠着军功,才能证明自己,因此冲锋在前,可谓是毫不含糊。其身后并州兵,虽然有不少人因为某些缘故和伏泉不对付,但毕竟这次是对抗外敌,并且主将又如此身先士卒,所以也是战意高昂。

    庐落右翼,被伏泉任命为关羽这一部偏师的军师的戏志才,也在号角响起后,明白强良等人心意,跟着杀了进去,当然,武力稍逊的戏志才,虽然也是身先士卒,不过他的身边却是有着一队关羽专门派来的自己的亲卫部曲相随。

    后方,关羽率领剩余四千余骑赶到,在明白强良等人心意后,也跟着杀入羌人庐落,没错,即使是前面看到强良那么多的表忠心,关羽有着伏泉暗令,也不敢真的相信强良等人,只有让他们做出行动,才能相信,这也是关羽给强良的都是胡人骑兵,没有汉人骑兵的原因,为的就是一方面把胡骑当炮灰,另一方面测试强良而已。

    结果也很明显,强良等人通过考验,也就是如此,关羽才能出兵,望着前方的羌人庐落,关羽心中冷笑,此番横扫北地塞外后,世间将再无羌族,唯有汉人。

    那些羌族所剩的投降之人,即使汉军不杀,到了凉州后,也将会被伏泉按照塞北长史的模式屯田,用军事管理的方式教化,在高压之下,快速同化他们,将他们这一代用屯田榨干,直到二、三代以后,彻底变成汉人。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