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张燕将至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六百三十四章 张燕将至 (第1/3页)

    太原郡以南为上党郡,《荀子》一书称为“上地”,“上党”之意,就是指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又号称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十月,并州渐冷,北方的冷风太寒,臧霸裹紧了些身上衣裳,又将身体贴近马上,想要靠胯下的马儿取暖,不过效果明显不是太好。当然,他还能这样,麾下行走兵卒自然更加冷,但兵卒终究是兵卒,就算臧霸再如何爱兵如子,也不可能说让脱下自己的衣袍,分给那经过石门一战随他来并州的八百多兵卒,他倒是想这么做,可是一件衣服,明显不够分的。

    在臧霸后方,尚有不少,顶着秋寒进发,他们自然是石门大败张纯、张举后,因黑山贼军反叛,被紧急从幽州调来的伏德、颜良、高览所部,还有一部幽州突骑。

    当时,横行青、徐、冀、幽四州的张纯张举以及乌桓首领丘力居等胡人叛军,被汉军大败后,幽州叛事显然已解,所剩的叛贼残留,仅凭幽州自己的兵马,显然也可以应对,因此朝廷便火速征调了伏德部和颜良、高览部,到现在兵力空虚的并州增援。

    按理来说,朝廷这般命令,其实没有差错,然而,意外还是生了,只不过不是行军救援的伏德部和颜良、高览部的情况,而是出塞追击张纯、张举的公孙瓒出了麻烦。

    石门之战,公孙瓒成也于此,同时败也于此,正因为他率领麾下两千白马义从,直破叛军,才会有汉军大获全胜。

    令得公孙瓒一战证明自己不仅仅是靠着伏泉旧部,在伏泉麾下成名,才会有如今成就的,他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才略成名天下,使得北方不少兵将对其吹捧,直言其将是北疆又一名载青史的名将。

    也正是因此,公孙瓒迅速迷失在众人的吹捧中,骄傲自满,追出塞外,因深入无继,却反为乌桓人围于辽西管子城,最终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此战士卒死者十之五六。

    公孙瓒之事,如臧霸当时预料一样,不顾后方追击,最终出现意外。其实,臧霸也能猜出公孙瓒为何如此,还不是因为当时汉军大胜,给了公孙瓒错误的感觉,然而,张纯、张举军队大败,除了其麾下扩充的兵马战力下降以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助他们反叛的乌桓人没有使出全力,见势不对,稍微抵抗,便跑了。

    事实就是如此,对于丘力居等乌桓首领而言,他们助张纯、张举起事,除了因为汉朝近年来不断抽兵以外,让他们损失太多,还有一点就是想要来汉地抢掠,而张纯、张举起事带给他们好处很多,也就不得不让他们支持了。

    自始至终,乌桓人都没有占据汉朝城池的意思,可是,随着战事发展,原本想要渔利的乌桓人发现,他们在这场乱事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汉军援军,已经得不到更多的利益了。而且,汉军之中,有他们十分害怕的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自从公孙瓒担任护乌桓校尉以来,可以说为政塞外,种种原因,使得他们面对势头不对的叛军,稍作抵抗就撤回塞外了。

    本来,若是公孙瓒不追击,这些乌桓人就准备在塞外观看形式,若是汉朝不予追究,便想办法投降,继续做汉朝在边地的代言人。反正,他们一切就是为了利益,汉朝势大,他们就顺从,汉朝势弱,便选择最可以谋利的办法。

    不过,随着公孙瓒带弱兵追击,使得乌桓人不得不使出全力,而在乌桓大军围攻之下,在塞外并无后援的公孙瓒,能带数百骑突围逃回幽州,也是证明了他的能力和他麾下那支白马义从的能力。

    眼前一座苍老的古城出现在眼前,上书“铜鞮”二字,臧霸和其他的汉军见了,皆是面露高兴之色,因为入了城,他们便有厚衣补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