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仪可真威风

    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仪可真威风 (第2/3页)

门前登基的章法,无论是登基的程序还是音乐,都可以说是极其有根据,为的就是希望刘辩即位后,他们这番妄为能够被礼法所接受,好日后洗白。

    时候到后,如今在京师之中的三公之中司徒丁宫、司空刘弘二人,随即拿出他们事先草拟好的诏书,宣读起来。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宫闱除了奸人,挟持皇帝,陛下生死不明云云,又设计谋害诛杀大将军何进。而他们这些汉家忠臣,无法进入宫中保护皇帝,同时知道皇后宋氏与阉宦合谋迫害陛下,并且皇太子刘崇并非皇帝刘宏的亲子,无奈之下,为了延续汉朝国祚,避免大汉亡于奸人之手,他们就在宫门之外,拥立刘宏亲子刘辩为帝。

    这份诏书可以说将刘辩继承大汉皇位的正统合法性,洗刷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今日,在宫门之外登基的这样不合礼法的事情,曲解得毫无破绽。

    按照汉家制度,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皇帝死后一个月,但时,登基其实只是一个仪式而已,一个宣告天下,这个国家换主子了的仪式。

    若要比较,这登基其实就相当于小孩子的满月酒,或者抓周仪式,实际上,在登基以前,汉家的新君就已经被百官参拜,奉为共主了。譬如,前汉时候太祖高皇帝刘邦驾崩,当天晚上,孝惠皇帝刘盈就在百官的簇拥下,于未央宫即位。

    现在,刘辩登基,因为他们这些忠臣现在也不知道皇帝刘宏死没死,并且又因为宫中密谋作乱,他们势力弱小,无法知晓内情,因此只能拥立新君了。

    政治是无耻的,它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史书是人写的,它可以毫不犹豫的删去或篡改一部分历史。袁绍这些人现在就是在为他们日后将政治由黑变白,将历史篡改做准备,当然,他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毕竟,只有彻底掌握皇宫,将雒阳掌控,这事情才算尘埃落定。

    因此袁绍打算刘辩即位后,便用新君的名义再去号令南、北军,实在不行直接号召天下勤王,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实行了。

    待诏书读完之后,随着刘辩走到龙座前,转过身子,一挥袖袍,坐在龙座上,稚嫩的目光,眼带这好奇之色,透过眼帘前的十二道旒珠,看向在场明显和一般朝会对比,人数稀少的文武百官。

    年幼的刘辩因为一直养在宫外,没经历过什么勾心斗角,所以还不知道眼前的情形,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过,或许是皇室成员天生的对于政治的早熟第六感,刘辩觉得面前这些人臣子,给他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高台之上,见刘辩已经坐好,袁绍当即出列高声唱诺:“新君即位,百官参拜!”

    文武百官,于是在司徒丁宫、司空刘弘的率领下,朝着刘辩这个所谓的新君,三叩九拜,齐声喊道:“臣等叩见陛下,陛下金安!”

    旁人不熟悉内情者,看到这一幕估计还觉得真像是那么回事,而在高台远处,那些被招呼来围攻的百姓见到这一幕,也是跟着行礼叩拜。

    他们先是面面相觑,之后在见到他们身边有其他百姓,跟着百官一样行礼叩拜高呼“小民叩见陛下,陛下金安”后,也跟着坐着同样的动作。当然,那些提前叩拜的民众,自然不会是真的百姓,都是袁绍事先安插其中的人手,为的就是要让雒阳城内的百姓认可刘辩这个新君,人都有从众心理,他们就是利用这一点,造成民心众望所归的假象。

    一时间,整个朱雀门外仿若演了一出闹剧般,从臣子到百姓,都不知道宫中的情况下,赶着向新君行礼。

    远处,朱雀门内,闻讯从嘉德殿赶来的董太后、宋皇后等皇亲国戚,见到这一幕,都是愤怒不已,纷纷破口大骂袁本初无耻,他连皇帝生死都不知,现在就直接拥立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