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 (第2/3页)

大,伏泉可不敢说就凭着几州的人才治理天下,那完全是个笑话,因为这根本不够。

    而这些不明确反对,也没明确拒绝的人,就是他最需要的,即使拉拢不成,那也不需要过分打压,选一、二闲职安置,让这些人有官做,没实权,不闹事便好。至于像刘岱、周毖这些,直到最后才同意的人,已经有些过分的死忠分子,那就坚决的打压,如果能查出他们和袁绍有关系,那就毫不留情的清楚,查不出也得让他们掌握不了地方大权,也进入不了中枢,人为的让他们仕途止步才行。

    这些问题一一想好后,伏泉又在思索卢植之事,其实连他也搞不明白,卢植这个明显有些认死理的家伙,为什么今天会帮自己?难道因为他和马日磾交好,卢植因为马日磾的关系,不想破坏两家和谐?

    想想看,又不可能,卢植真要这么在乎关系变通,也不至于会干出直斥窦武的事情,毕竟窦武所在的右扶风平陵窦氏,和马日磾所在的右扶风茂陵马氏,两家关系更近,都是老牌皇戚,卢植若是真在乎马家的关系,当初他就不会这么做了。

    一番思索,伏泉也是不得其解,心里面,莫名的思念起贾诩,如果这个家伙在自己身边,应该很容易给自己答案才是。思及日子,伏泉觉得,接到自己命令的贾诩,也该到了才是。

    雒阳西门外,数百骑飞驰而行,卷起大量烟尘,直接让在场百姓纷纷回避,联想到前些日子,雒阳动乱的事情,他们可不敢去招惹这些成群结队往京师跑的凉州骑兵。

    这支凉州骑兵,其实细细看着,除了百余人是身披甲胄的骑兵外,其余多为儒服或者官服,并非正经兵马。其实他们都是在伏泉离开凉州时,便被他传令给贾诩,让贾诩所带来的伏泉的旧部文吏,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伏泉所想皇帝求官来的,身不在雒阳,却因为伏泉拥立之功成功朝官的官吏。

    前番伏泉提前走,因为时间急,他在凉州边境等信号出兵,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征调带走这些人,毕竟他们可都在凉州各地任职,直接集结的话,无疑十分耗时间。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入雒阳,手下的人才够用,伏泉才会第一时间通知贾诩。

    从一开始,伏泉就知道,入主雒阳,和掌管地方不同,雒阳城内需要不是他有多少强兵强将,这些人分布各地,拱卫京师便好,他真正缺的是能在党人对峙的情况下,有保证自己独立运转,不会崩盘的政治体系,他手下人只有有这样的政治实力,才能保证伏泉真正的权倾朝堂,这才是外戚权臣该有的样子。

    眼前雒阳城的轮廓越来越近,车队为首的一白服儒士,看着阔别了数年的大汉京师,颇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只要他入了这京师,大汉未来数十年的统治,他都可以过手,换句话说,他很快就要站在那金字塔统治的顶层了。

    白服儒士不是别人,自然是伏泉一直等待的贾诩了,只是,他那一身白色儒服,现在可以说直接染成灰的了,一路上的烟尘,直接把那件衣服染色了。

    自从得到伏泉之令后,贾诩连忙召集凉州内部,早就被伏泉定下的入京诸人,然后这一行人,便由百余精骑护送,一路赶往京师雒阳。

    为了节约时间,贾诩特地命令诸人都不能乘马车,只能骑马,而且要日夜不停,生怕耽误了父亲的事情。其他人开始虽有怨言,毕竟策马从凉州日夜不停赶往京师,这对于一般汉军而言,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很多儒士而言,就有问题了。

    当然,这不是说那些儒士不懂武略,汉代儒士多为能文能武之辈,骑马自然不算什么,他们有怨言的却是长途行军。毕竟,让他们连续骑马赶路,赶个三日、五日几百里路肯定没事,但是像这种将近一月的赶路日程,可真就要了他们的命了,没经过训练常人可以熬得住的,但绝对不会感觉好的。

    不过,一切都随着路上传来的伏泉被封为骠骑将军的消息而烟消云散,赶路的这些官吏可都不是傻子,自然能从伏泉升官入京,招他们这个旧吏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