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开考取吏

    第六百七十五章 开考取吏 (第2/3页)

朝野势力。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寒门官吏本就势弱,而朝中现在高官位置还是由世族豪强掌控,只要这些寒门官吏不是傻子,就肯定是会团结在一起,久而久之,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大,说不得伏泉他自己都可能驾驭不住这股势力。

    说到底,还是选拔人才的方式落后,全由人举荐,举荐者大公无私还好,可若是有私心的话,不说这会不会因此造成人才的流失,使得有才华能力的人不能涌现,就说那被举荐者举荐的关系亲密的人,对方有没有才能,也不可知。

    想到这里,伏泉心中已有定夺,他觉得是时候把他一直想实现的东西,拿出来了。

    只见,伏泉说道:“文和,选拔有才能之人,此事不难,孤已有法!”

    “何法选之?”

    “开考取吏!”伏泉目光一凛,看着贾诩,缓缓说道,终于他有机会把很早就有的想法实现了。

    “嗯?开考取吏?”贾诩听后,眼神微微皱起问道:“如何考之?如何取之?”

    “文和随孤来。”说完,伏泉便起身,出了大堂,贾诩见之,面露疑惑,毕恭毕敬的跟着伏泉离去。

    二人往其骠骑将军府内的书房而去,那里也算是府中禁地,伏泉派了一队兵卒守卫,旁人除非和伏泉一起,不可进入。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自从三年前,伏泉掌握朝野大权后,深知他作为外戚,要改变汉室积弊,就得将后世的一些良法在合适时候拿出,因此对于很多政策,他其实早有考虑。

    不过,人的记忆力终归是有限的,而且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所以伏泉就把他想到的后世一些政策之类的东西,全部写了下来,放在书房里,并且派遣心腹兵马看守,就是他的妻妾子女,不得允许,也不能靠近半步。

    现在,伏泉带贾诩去书房,自然是取他曾经写的开考取吏的帛书去了,上面记载的是他按照如今汉室局势,所改良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当然,伏泉可没有照搬后世宋明取士,乃至天朝的公务员选拔,各朝自有国情在,完全照搬说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像伏泉说的,他要搞的是开考取吏,而不是天真的用科举取士制度取代大汉已经成型的孝廉举荐制度,让那些通过考试的人才做官,那不现实!

    恐怕伏泉真的这么提起的话,说不得天下世族豪强,就要联手打出清君侧旗号,推翻他的“暴政”了。

    世族豪强之所以能在后汉,保证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除了掌握资源多,家族人才辈出外,同样也和孝廉举荐制度被他们研究透了,可以私自操作,让家族人才更多出仕而已,不然,哪怕你家族人才再多,但是如果不能出仕做官,那对他们家族来说,能有什么用处?

    现在,伏泉若是直接改变后汉的孝廉举荐制度,让世族豪强和寒门子弟,在政治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天下的世族豪强都会和他作对,甚至伏泉麾下出身世族豪强的文武,也会跟着反水,伏泉真要这么做,明显太过愚蠢了。

    想想看,真实历史上,从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到宋代历经数百年光阴,科举取士才真正的取代举荐制度成为出仕主流,现在伏泉想要一蹴而就的替换,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伏泉才会退而求其次的来了一出“开考取吏”,吏者,自然是斗食佐吏,是各部官员的重要助手。

    别看小吏听命于官,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实权人物,只是,后汉以来,这些斗食吏的任免,已经逐渐被郡县长官取代。而各地郡县长官,任免佐吏,都是取亲信之人,所以那些佐吏的权利,自然而然的都被各地郡县长官把持,如果这些郡县长官出身世族豪强,那么那些佐吏当然也偏向世族豪强了。

    伏泉现在“开考取吏”,自然就是要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