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隐忧

    第十二章 隐忧 (第2/3页)

出了大事,便匆匆出去。

    走到声音源头才知道,竟是被兵卒隔离的灾民私下争吵,原因只是两人无聊斗嘴,相互出言不逊,进而引发械斗。

    “王五郎,汝父卑鄙,伤了吾叔,今次河伯收了其命,正是天理,汝为何还纠缠不清?”说话的是一散发男子,此时他正拿刀横挡胸前,抵抗对面男子攻势。

    “竖子!先父纵有不是,亦非汝这黄头小儿可言。汝敢如此放肆?以为吾刀不快?”

    话刚落下,对面男子勃然大怒,又是一刀砍下。他虽然知道父亲行事不堪,可当着儿子的面辱及亡父,天下再也没有比此事更加失礼的行为了,只见他眼眸赤红,大有不杀辱父之人不罢休的意思。

    想来两人本是旧识,吃饱撑得,一方侮辱了对方的混账父亲,另一方气愤不过,只能拔刀相向。

    眼见双方愈演愈烈,大有对方不死不罢休之意,加之附近围观群众叫好,更加助长被辱父的王五郎的气焰,局势愈发不可收拾,然而伏泉一时之间却想不到太多办法。

    两汉时期,复仇之风兴盛,盖因《春秋》之义,子不报仇,非子也。著名的襄公大仇,九世报之更是影响深远,因此常有辱及父母长辈亲友者,被仇杀。东汉时,复仇之风虽减,不复先前,但仍盛行,加之社会对复仇者的同情与支持,官吏如果给复仇者减刑甚至释放,会得到百姓赞赏,所以甚少惩罚。

    本想让身边兵卒阻止,然而那屯长看了眼伏泉后却不以为意,眼中兴奋看着场中打斗二人,无意阻止。连维护巡逻的汉军如此纵容,何论百姓?

    此时场上战况异常激烈,王五郎出刀愈发猛烈,而对面之人虽在抵抗,却多是在阻挡,并无攻击之势,口中连连出言,希望善了此事,想来他也清楚王五杀了他罪行或许可以减少,而他若是杀了王五,可就事大了。

    但周围人声鼎沸,他的话一出口便淹没在滚滚人潮的呼喝声里。

    伏泉明白今日之事必须制止,否则类似于军管的防治瘟疫的政策,肯定会因为这番口角而毁坏。

    若是其他百姓也吃饱撑得相互取闹,迟早失控,更糟糕得会是其他本已被隔离的百姓失了控制,相互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