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怀中

    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怀中 (第2/3页)

到了东汉后,斗争趋势更是呈现白热化。

    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后,为了控制民众思想,特别是六国遗民,实施焚书坑儒,一把火把天下书籍烧了个干干净净,经书亦不能幸免,自此经典绝迹,仅存于儒生口耳间。

    当然民间藏书护书者也不少,这其中自己的祖宗伏胜也有功劳,当时为躲避兵乱,存书于墙壁夹层内,后腐烂毁坏不少,自己整理成书,这才有现存的官学今文尚书。

    汉朝立国后,儒生用大汉通行的隶书重新编写诸经,是为今文经,其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

    至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今文经学从而一举垄断官学,但随着数百年的发展,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加之东汉以来取士可通过征辟地方贤良、名士一途,不再仅限官学,是以有所衰落。

    古文经学则是焚书坑儒时期儒生偷偷埋藏起来被后人发现,用先秦时期的篆书书写的经书,和今文经学附会谶纬的妖妄不同,古文经学侧重于名物训诂,其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如今隐隐有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有了蔡邕之言,宴会气氛才算融洽,几人互相敬酒倒也好不痛快,不远处传来女子嬉笑之声,随即望去却是几人的家眷谈笑所致。

    未久,便听蔡邕言道:“仆本欲于首阳一处清潭接待诸位,只是家仆前去之时,人头攒动,已无空地,便寻了此地,好在伏牛离雒阳较远,南阳之人多于宛叶游玩,加之此地又偏僻,是以来人不多。虽不能瞻仰‘首阳二君子’之风光,但也不失为一游乐好去处也。”

    蔡邕所言首阳乃是指位于雒阳东郊的首阳山,因伯夷、叔齐而出名,其言“首阳二君子”便是指这二人。

    伏完、马日磾皆道此地甚好,景色颇佳,又显清静,毕竟这空旷之地,来时一路所碰之人寥寥,而首阳山却因其名或人太多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