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杨季休强问得选

    第二百五十章 杨季休强问得选 (第3/3页)

    不过,这两人不提,不代表场内就没有其他聪明人了,郡署录事掾史杨洪放下笔,突然起身行礼道:“敢问君侯,今日之事可记乎?如何记?兵事乎?”

    伏泉听后脸色一变,看了眼这位董扶介绍来的犍为武阳的大孝子,心里暗道果然自小便出名的名士,除非是浪得虚名之辈,不然都有几把刷子,自己当他们面就问了黄忠和度康几个小问题,这人就猜出来自己要用兵了。

    幸好这杨洪也算聪明,大概是知晓自己有原因故意隐瞒,所以并没有直接问原因,而是旁侧侧击的问,一切全凭自己答复。他是伏泉任命的录事掾史,主记,记载郡内每日发生事宜,相当于郡署的备忘录,刚才杨洪问伏泉今天的事情要不要记录,该怎么记录,记录成兵事类用来以后查阅还是记录成其他类别。数语之间,便已经猜测出伏泉有大动作了,不过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并未直接问而已。

    讨伐锦衣贼盗一事,事关重大,伏泉当然不能流露出一句自己已经盯上甘宁那伙人的意图,所以只是淡淡回道:“今日唯校阅耳,勿需多记。”

    “诺!”杨洪回道,随后回身,取出笔来,在随身所带的绢布上记下数语,这相当于草稿,等到回道郡署,他就要将这些用刀刻在竹简上,入档以供以后郡署查阅。

    两人对答之后,伏泉又和众人随意聊了几句,便结束了今日这有些虎头蛇尾的阅兵了,搞得众人里不清楚内幕的人又是疑惑不已,唯有那些怀疑冬日郡内有大事的人,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校场里还在被黄忠操练的板楯蛮兵,想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丝蛛丝马迹,不过很显然,在伏泉没有透露任何临江锦衣贼盗信息的时候,他们很难找到有用的信息。

    回郡署的路上,伏泉与王商同行于马车之上,继续商讨讨伐锦衣贼盗的事情。刚才得到的消息不好不坏,黄忠既然能保证半月练兵成型,那应该差不多了,毕竟说到底这些板楯蛮兵有他们族里训练的《巴渝舞》这种战斗舞蹈的底子在,练习八阵是很快的,终究他们的基础和默契都足够,剩下的只要能够熟悉阵型,多多操练便可。

    另外,板楯蛮人冬天打仗战力影响不大的事情也从度康的话里得到证实了。既然度康他们几个人冬天去山里打一只两百斤的野猪,也只是轻伤了几人,这几乎和他们平常天气好的时候打猎没有太多差别,说明习惯于一年四季打猎的他们对于冬天,可没有汉军那种冬日禁兵事的禁忌。

    这样的话,只要黄忠练成了板楯蛮军,自己只需要派这些常年累月行走山林的板楯蛮兵出兵剿贼便好。反正左右五千人的后勤供应,只需要早早令临江周边县城,以郡署的名义准备好便可,而这些粮食,以他们的的能力,筹备应该没有太大的压力,当然了,调拨粮草的理由当然不会是剿贼了,毕竟这消息在临江那锦衣贼盗的额大本营很敏感。

    “适才那杨季休真是难为孤了,未想其人如此机敏,若是他执意追问,孤亦不知该如何作答。”伏泉叹了口气,语带一丝后怕道,他真是怕自己当时说漏了嘴,把自己要冬天对付锦衣贼盗的消息说出来,若是那样,真是凭白打草惊蛇了。

    “君侯宽心,杨季休乃至忠至孝之人,‘武阳大孝子’之名,余在郪县亦闻得。如今君侯不愿谈及此事,其必不会强求,君侯为主,其为臣也,杨季休至忠之人,岂会强问?”王商摸了摸自己的短须,作思考状道。

    “既如此,孤宽心也,未想益州才俊皆如此机智,他日若有空闲,必亲赴绵竹谢过董公荐才之恩。”

    “董公乃高明长者,君侯谢恩应是如此,不过,适才一幕,倒让余选好了那督邮之选?”

    “谁?”

    “杨季休!”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