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将此獠拉出去斩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将此獠拉出去斩了 (第2/3页)

的,他可不敢冒险赌自己会不会那个幸运几率,命只有一条,他当然要惜命。

    看着面前这贼人模样,伏泉心里冷笑,他如何不知这人想法,和前面那六波吐露实情的贼人一样,这些变节的锦衣贼人此刻的心里也只想着保命而已。尽管他们自诩为忠义大侠又如何,还不是遇到危险会变节,人是善变的,从来只是因为没有达到对方心中的筹码而没让对方变节,不会有从一而终的忠义,往往那些至死不渝的忠义,只是对方给不了而已。

    说实话,在未穿越以前,伏泉一直向往着汉代这些重气节、轻生死,恩怨分明、快义恩仇的豪杰任侠,他们做事附带意气,以侠义自任,在后世留下了多少故事传说。

    然而,到了汉代,无数次听闻和接触了这些游侠恶少年,他对于这些游侠恶少年更多的产生的是一种鄙夷。诚然,他们之中多以忠义守诺而闻名于世,但大多数出名的人,哪一个手里不是沾了几条人命,就像后世混社会,想在有黑道世界里有份脸面,你手上不沾几条人命,坐十几年牢,谁敬重你?因为这就是你混黑道的资历,这就是你混黑道的背景,有这种资历背景,你想不在黑道里混出名堂都难。

    之所以伏泉对这些任侠鄙夷,就是因为这些人自己快活了,却根本不顾亲人感受。想想看,他们杀了人,就觉得自己快义恩仇了,也不想想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子女该如何自处,他们在外面快活够了,也不想想他们的家人如何为他们担心,而像这些锦衣贼盗就是如此,杀人犯了事后,沦为盗贼,若不是有甘宁背后的甘家作为保护伞,他们能有今日?

    如果说像伏泉、阳球、苏不韦这样,因为亲属受辱从而怒而杀人的,尚属情有可原。并且在汉代这种因为大行《春秋》之义,民间和社会倡导“臣不讨贼非臣,子不复仇非子”的风气下,还可以得到赦免和宽恕,这种游侠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