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汉 以造盛世

    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汉 以造盛世 (第2/3页)

见到太平道的道人,但是毕竟知道那场动摇大汉根基的黄巾起义,所以对于太平道也是打听了不少消息。这太平道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每方设“渠帅”统领,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天下共建三十六方。需知在太平道严格管理的宗教组织内,这种大方渠帅所处的地位绝对不低,若是换成大汉的官方职位,也是相当于一郡之太守了,却是和自己地位相差不大,以马相、赵祗加入太平道时日不短来看,他们身上有比自己还浓厚的上位者的气息也不算奇怪了。

    随着马相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终于进入了正题,只听他道:“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

    观马相所言,却是伏泉从未听过的言语,不知是出自哪里的道家典籍,便立即轻声问询他身边,此刻在外围听道的小道士。那道士本以为谁人如此无礼,此时竟然言语打扰他听那太平道渠帅的论道,转眼一看,却是新来祈福许愿的巴郡太守伏泉,连忙笑着回答说那马相讲的乃是《太平清领书》。

    太平经?

    伏泉一愣,随即恍然,这马相既然是太平道的大方渠帅,自然只会去讲他们太平道的传教经典典籍《太平清领书》了。

    这《太平清领书》就是后世的《太平经》了,其内容驳杂,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就是那个被孙策忌惮从而杀掉的方士于吉。

    后来因故,辗转流落到张角手中。

    之后,张角得到这道士于吉等人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如获至宝,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的名义,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加上里面的妖言妄语,迷信蛊惑百姓,建立“太平道”,从而传道。张角信奉《太平清领书》,甚至将他所建教派取名“太平道”,也是因为《太平清领书》的缘故,而所谓太平道,便是即行太平之前之义,因为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就连张角自称“大贤良师”,甚至传道时用九节杖、赐予信众符水治病等也都是脱胎于那《太平清领书》的内容。

    殿外,马相开始不断阐述着《太平清领书》的各种思想,其中夹杂了一些他们太平道的教义作为解释。不得不说,这《太平清领书》能让太平道一跃成为如今大汉的第一道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书里所表现的教义却是十分符合封建王朝中,受剥削严重的底层百姓的思想需求以及生活野望,这也怪不得愿意跟随太平道信道的人有那么多,以至于后来这些人多数都心甘情愿的随张角谋反。

    《太平清领书》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即“天人合一”思想;二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为帝王“致太平”勾勒了一个人人向往、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三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怎样修辟谷、食气、养性、房中、占卜、勘舆等修身养性术;四是向人们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五是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可以说其中的“致太平”,“财产共有、自食其力”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