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

    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 (第2/3页)

灭亡。现在就千余能战之兵,如果去硬抗黄穰那十多万的叛军,即使里面多为裹挟的农夫,而且装备也不精良,但同样伏泉手下的兵卒也不是神,也不可能像杀猪一样将叛军屠灭,唯今之计,撤军休整倒不失为良策,只是这样难免会和皇帝给伏泉的命令有所冲突。

    伏泉听后并未说话,因为这也是他刚才心里想的事情,兵力不足,成为了制约他援救庐江的关键。虽然历史上正规军打杂牌部队,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但你想以少胜多,也总得有以少胜多的底气在吧?

    现在伏泉手里的兵卒说到底已经和一支残军无异,历番大战锐气是差不多消磨光了,纵然是刚刚胜了一场大反击,但这依旧不能改变部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而士气大减的趋势。若如此,伏泉还想带着手下千余兵卒去攻那十数万的黄穰叛军的话,就不是什么“以少胜多”了,而是毫无悬念的“以卵击石”,当然,他的军队是“卵”,而黄穰的军队是“石”。

    就在思索之际,远处又来几人,只见背着一身药箱,满头大汗的于忠在几名兵卒的护卫下,急急的走来伏泉这里。

    岁月早就将当年那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磨砺成一个男人,或许是幼年经常跟着华佗的缘故,又或许是古人普遍早熟的缘故,也伏泉看着于忠,总感觉这个自己当年出手一救的孩子越来越像一个济世救人的老医生,浑身透着一股“圣母”气息。

    于忠自从随伏泉出征,便一直承担着他医匠的责任,毕竟对伏泉来说,有个神医弟子不用,简直是暴遣天物不是?此刻看于忠前来,伏泉猜测定是军中伤员有事,不然以这家伙的脾气,除非自己去问他,否则,伏泉知道他肯定不会轻易来找自己的。

    果然,随着于忠行礼之后所说的一句话,再一次让伏泉陷入了撤退和继续进军的两难之中,因为于忠说了“军中王不留行等药物不足,伤兵若无足够药物换药,必会因伤口而死亡”。

    作为一个有着现代思想的人,再没有人比伏泉更重视士兵的生命,即使他每次战争从来都没有将兵卒当人,只是当他们为炮灰去指挥,可那也只是战争而已。

    平日里,伏泉还是十分关注兵卒生命的,因为他深知在医疗技术低下的古代,很多伤兵往往得不到救治而就此死亡。往年伏泉都是身为主军,掌管当地一切资源,即使战后征召医匠和药物物资,也来得及治疗。

    可是这次不同,千里救援荆州,谁知道在人生地不熟的荆州会不会发生意外,记忆里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客军被当地官吏百姓坑死的例子。所以在此刻远征荆州前,伏泉除了带了于忠这神医弟子以及征召了不少有名声的医匠外,同时也在巴郡大肆购买王不留行、续断、泽兰、地榆、扁青等十余种专治外伤草药,成品金疮药斫合子也有收集。

    现在,于忠告诉自己这些治疗外伤的药物已经都要用完了,这就不由得伏泉必须下决定了,是撤退休整,等到有利机会再来破黄穰。还是就此进军,和庐江舒县的陆康汇合,到舒县休整,再作它图。

    虽然两者看着是没什么区别,但是别忘了,黄穰可不会傻乎乎看着汉军这支残军去舒县汇合,既然有了这一次的伏击,谁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呢?

    总之,如果决定继续前往舒县支援,前路凶险如何,尚无可知,说不得会真的全军覆没也不一定。

    还未从于忠这话里决定去向,前方又出现一阵骚动,循声望去,便见十数兵卒人影慢慢走来,他们中间紧紧簇拥拥着徐晃和一个年轻儒士。

    看到徐晃面色不善的样子,伏泉心中暗暗怀疑,莫不是那儒士得罪了自己手下这年少老成、心性非常人可比的大将?

    这可是一桩怪事啊,毕竟自己深知徐晃脾气,其虽然也是嫉恶如仇,可是性子却是谋定而后动的多,能将他得罪了,却是真的不简单。不由得,伏泉心中好奇不已,暗道那儒士到底是何来历。

    几人走进,徐晃上前行礼道:“见过军侯。”而他虽率兵卒却并未行礼,只是依旧死死看着那儒士,似乎害怕一不留神就让这儒士逃跑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